人應該活在希望裏,有希望就有明天,有希望就有目標,有希望就有未來;假如沒有希望,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失去希望,就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每一個人都要兢兢業業,要有目標,有抱負,有理想,有希望。要懷抱希望去做當做的事、有價值的事,它讓我們覺得充實、有活力、喜樂和心智健全。請注意,無所希望的人,無異放棄生活、放棄生命和健康。
我們正因為有希望和目標,才願意接受任何困難,心甘情願接受挑戰。生命是一個艱辛的曆程,沒有希望就無法活得好,就缺乏創造幸福的勇氣。生命如果不是為了創造有價值的活動,就會失去它的光彩。
有一個故事說曾國藩在和太平天國作戰時,是屢戰屢敗,受朝廷斥責。後來,還是一個幕僚出了個主意,在奏折上將“屢戰屢敗”改為了“屢敗屢戰”才蒙混過關。
劉玉和也可以說是個“屢敗屢戰”的倒黴鬼。中國剛剛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頭腦活泛的劉玉和就買來四台手動的塑料壓製機,辦起了塑料件加工廠。他的主要業務,是替一個國營藥廠生產瓶蓋。仗著有個在藥廠做廠長的戰友,生意很是紅火。當時,在所有人的眼裏,都認定了劉玉和這樁投資是肯定能成功的。可誰都沒有料到,還沒等到劉玉和收回投資,市場風雲突變,藥廠倒閉了。劉玉和手上的業務也象斷了線的風箏那樣飛走了。第一次投資,就這麼全部泡湯了。
但是劉玉和心中還有希望,他又看準了養蜜蜂這個行當。劉玉和曾經和別人學過養蜜蜂,積累了很多的經驗。所以,他想通過養蜜蜂來翻身還債。可沒想到,在一次轉移蜂場的路上,偏偏就遇到了泥石流,車子翻了,蜜蜂全死光了。
連續兩次失利,劉玉和整整鬱悶了一年多時間。但是他心中是中有一個希望,那就是自己一定能夠成功。等到他感覺到自己的體力又充沛的時候了,他懷抱著希望,又開始琢磨著搞什麼新投資了。
這一次他把希望寄托在養魚上。劉玉和的家鄉海鮮養殖的曆史由來已久。劉玉和在一個臨近海堤的河道上攔了網箱,養起了魚來。可剛剛等到他的魚稍微長大了一些,卻偏偏遇到了百年難遇的特大台風。結果,他的魚一夜之際,全跑光了。劉玉和的希望,又一次失敗了。從此,劉玉和似乎變了許多,開始老老實實地在一個親戚家辦的電器廠裏做車間主任了。由於前幾次投資失敗背了一身的債。所以,他家的生活,當初是我們親戚中最差的了。可他似乎已經沒有了雄心壯誌,似乎已經認命了。
但是,劉玉和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希望,再加上生活的壓力,他終於又在心中燃起了希望,跑到北京來給自己的一個親戚做代理商。
仗著自己多年在商場磨練出來的能力,劉玉和到了北京後,就開始四處奔波、到處活動了。在短短半年時間內,他就把北京各大市場都給占領了,甚至通過北京輻射到了周邊的唐山、張家口等城市。很快,他就在北京買了房,到第三年的時候,劉玉和就開著自己的轎車回家過年來了。現在,劉玉和又在老家辦起了自己的工廠。
劉玉和回首自己的創業曆程,深有感慨地說:“一個人呀,隻要心不死,就一定還會有機會的。”
劉玉和之所以能夠成功,全靠他的希望在支撐。一位哲人說過,當你緊握雙手,裏麵什麼也沒有,當你張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生活本來就這麼簡單,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也許就是那一個小小的夢想或者希望。
懷抱希望和夢想,用正當的手段努力去實現目標,是生命中很喜樂、很豐足的事。有目標、有夢想,肯以行動去實現的人,永遠是快樂的。我們應該清楚自己要什麼,想做什麼,然後努力去做,這使生活豐富起來,使人生有了活力。
隻要你的希望是正當的,是你真實的希望,那麼就請努力去實現,它將帶給你意義、活力和神采奕奕的人生。因為有了希望,就有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