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把真實的世界告訴孩子
孩子是一個具備極大發展可能性的“人”,我們必須在愛的引導下,告訴他一個真實的世界,把信任、平等、尊重和需要給予他們,而不應該把他們孤立在“兒童環境”中。
——(中國)楊文
文學巨匠魯迅先生曾經批評他所生活的年代裏的文學是一種“瞞和騙的文學”,而且認為,這種“瞞和騙的文學”一定不能久長。其實,對待今天的孩子,父母也應該講究教育的藝術,采用孩子易於接受的方法來教育他,但一定不能采用瞞和騙的方法,因為孩子總要長大,總有一天他會知道事實的真相。
很多年前,有一首流行歌曲這樣唱道:“外麵的世界很精彩”,接下來就是“外麵的世界很無奈”,其實,這正是對那些被關在教室裏與外界社會隔絕的孩子的善意忠告。試想,如果父母不告訴孩子真相,不告訴他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孩子可能就會不知道社會上還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是醜惡的一麵,當他一旦麵對真實的世界就會感覺手足無措,無所適從。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注意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要“讓孩子麵向一個真實的世界,走出家庭,融入複雜的社會”。把一個真實的世界告訴孩子,這是父母的責任。孩子隻有了解了世界的真相,他才能適應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並且才能以不變的真誠去迎接人生的風雨曆程。
教育家楊文在《和兒子一起成長》一書中這樣寫道: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我沒有太刻意地讓孩子回避什麼。我經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是“夏楊,你來。”這樣說時,有時候是我跟他爸爸或者親戚朋友正在談論的一件事情,我覺得他聽了會對他有益。我和他爸爸白天遇到什麼事情,見到什麼人,包括聽別人說了什麼事,我們經常會以一種很隨機很自然的方式,說給他聽,或不介意允許他旁聽。他會很認真地聽,發表他的看法。無論對錯,我們注意不打擊他,並且會對他說我們的處理方式,給他講我們這樣做的理由。
就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中,夏楊知道真實的社會,什麼樣的人受別人尊重,什麼樣的事情是絕對不可為的,甚至能體悟成人世界的一些潛規則。
其實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是充滿了好奇心的,而且這種好奇心越得不到滿足,就越濃烈。我經常聽到一些父母對孩子說:“這不是你的事,你少操點心吧。你好好學習就行了。”“大人的事情,小孩子知道那麼多幹什麼?去,去,去,一邊去!”“這都是大人去的地方,你不能去。”……
禁止的結果是怎樣呢?等到他有了一定的行為能力或消費能力之後,好多孩子就是帶著幼時不曾得到滿足的好奇,開始到那些我們父母並不希望孩子去的地方——遊戲廳、歌舞廳……
在夏楊小時候,我們有時候為了應酬,也曾到過這些地方。隻要有可能,我就盡量帶上夏楊。歌舞廳、遊戲廳、五星級酒店、路邊小店、大排檔、茶館、咖啡廳……凡是有的,讓他經曆;凡是經曆的,讓他思考。讓他看到這個社會的真實,讓他知曉,在這個人世間,有很多種的生存方式,同時在此情此景中,告訴他我們的標準和選擇。
在讓他見到真實社會一麵的同時,也是對他進行隨機教育的好時機,即所謂的“情境教育”。孩子對那些他曾見過、有體驗的東西,會更有感覺。如果你空口對他說:“那個夜總會孩子可不能去,太亂了。”他根本不知道是怎樣的亂,這時你的苦口婆心,等於對牛彈琴。頂多對他起一個威懾作用,要麼他會更好奇,要麼他根本就不在意。那麼父母要輸入的觀念,就很難傳遞過去。
不可否認,楊文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正是在她的悉心培養下,兒子夏楊在22歲時進入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她敢於把真實的世界孩子告訴兒子,這給今天的父母做了很好的榜樣。
作為父母,應該盡可能給孩子一個真實世界,不要因為他的年紀小就可以簡化、模糊甚至剝奪他體味真實社會,溶入真實世界的權利!父母的信任是孩子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1. 盡早讓孩子認識真實世界
父母應該盡早讓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不要刻意對孩子隱瞞什麼,要讓他明白,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
經曆過生活的父母,麵對幼小的孩子,不要把這個世界描繪得太過美麗,好像白雪公主就在身邊,讓孩子以為自己是生活在童話世界裏。父母應該知道,理智適時地對孩子進行一些符合他成長心理的教育和引導,是非常必須的,也是讓他走好人生路必要的一課。給孩子一雙慧眼,讓他認清世界的真實,是父母應該做的。
現代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認為,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大課堂,在學校裏能學到的東西,不如在學校外所見所聞得到的知識多。他在一個特殊的時代和特殊的家庭背景中,以他特殊的教育方式,讓女兒凡事親自經曆、凡事自己學習、凡事親自發問、凡事自己反省。童年經曆的一切,成為林太乙成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