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意思是說,艱苦的生活環境能夠鍛煉一個人的堅強意誌,激勵他不斷地進取;相反,安逸的生活條件則很容易腐蝕一個人,使得他沉湎其中,走向頹廢乃至於最後滅亡。
在21世紀的今天,艱苦的生活環境似乎離孩子越來越遠了,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不過,即使這樣,對孩子還應該施行一下“吃苦教育”,孩子隻有吃過苦,他才真正能夠體驗到什麼是真正的生活,這對他一生的成長有益而無害。
早在一百多年前,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就曾說:“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沒有跳不出去的困境。”這句話在今天仍是一個真理。
遺憾的是,目前很多中國的父母對吃苦教育的認識程度不夠,從而忽略了對孩子吃苦精神的培養,但實際上,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作為父母,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讓孩子吃點苦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是一句流行了很長時間的“教育名言”,但這句話並不是一個普遍的真理,它隻適合用於某種特殊的場合,如貧困地區。對今天的絕大多數孩子而言,尤其是那些在城市裏長大的孩子,他們大多都是在父母長輩的百般嗬護中長大的,根本不知道什麼叫苦,所以,還是應該讓他們吃點苦的好。
要知道,不讓孩子吃苦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負責任的教育。盡管很多父母都知道這個道理,但遺憾的是,這些父母並沒有把這種教育落實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很多父母也許還記得,十多年前,在中日青少年夏令營的較量中,中國孩子在吃苦、耐力以及生存能力等許多方麵都不及日本的孩子,在十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孩子在生活技能、挑戰自我和應對挫折等方麵,仍舊比不上日本的孩子。所以,如果您想做明智的父母,想做為孩子的明天負責任的父母,就讓孩子吃一點苦吧!不要讓孩子生活在您溫暖的羽翼下了,讓他去經曆人生的風雨吧!
據媒體報道,每年的寒暑假,在我們的鄰國韓國都會有上千名學生參加位於浦項的海軍陸戰隊海濱吃苦訓練營,以培養他們堅忍不拔的意誌、麵對挫折時的自信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
對此,很多韓國父母非常支持,他們認為,孩子在今天這個經濟富足時代成長,差不多已經忘記了吃苦和辛勤勞作的觀念。讓孩子參加吃苦訓練營,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吃苦耐勞的精神,還有助於他們養成勤奮學習的好習慣。
在這個訓練營,孩子們徹底告別了那個充斥著網絡遊戲和垃圾食品的熟悉的世界。因為訓練營的紀律非常嚴格,他們的手機必須上交,吃睡都在海軍陸戰隊的兵營裏,早上6:30就起床,晚上10:30才休息。這裏的營員沒有名字,隻有代號。代號為227的一位中學生說:“父母之所以把我送到這裏,是因為我老是打架,玩網絡遊戲太多。他們說,在這裏訓練時,我應該好好培養能吃苦的精神。”
韓國父母的做法,應該值得中國的父母學習。今天的父母千萬不要再把孩子當做溫室的花朵供養了,因為這是在溺愛孩子。在某種意義上說,溺愛和嬌慣孩子不僅不能幫助他成長,反倒是害了他,正如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怎樣使你的孩子備受折磨嗎?這個方法就是父母的百依百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