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朝禮製:皇帝立皇後所生之嫡長子為太子,而皇後無所出時,則以年長者為太子。
但是據成祖、代宗、世宗例,這立太子坐皇位卻也是誰的拳頭大誰說了算的。萬曆爺又是個不喜條例、一切務實的主,因此這立皇太子也一準會有紕漏。
但是自萬曆爺登基以來,先是太監馮保和張居正內外主持朝政,雖說張居正對萬曆爺是忠心耿耿,可是在萬曆幼小的心中卻對張居正是深深的畏懼。
好不容易張居正這個魔王死掉倒台了,文臣們紛紛認為該自己粉墨登場施行自己的理想報複的時候,那知道萬曆爺卻大權獨握施行的還是那張居正的金錢至上的方針,各處大派稅監、礦監,似有大有重興閹黨之意。
這下文臣們可不幹了,這閹黨可是萬萬不能放過的。於是文臣們開始了和萬曆爺長期不懈的鬥爭。
年輕的萬曆雖然很看不上這群內鬥不止的讀書人,但知道春秋筆掌握在他們的手中,也萬萬不想死後落個罵名千古。
於是萬曆年終於出現了章奏留中、經筵講義和罷朝的奇觀。最後演變成了皇帝做皇帝的臣子做臣子的局麵。
但到了萬曆二十年至萬曆二十七年的援朝之戰和平定楊應龍叛亂的勝利又讓萬裏爺生起了萬丈雄心,希望能再整朝堂從武功到文治重現漢唐盛世。
而改變這幫文臣思想的方法也就從廢長立幼,廢討厭的大兒子朱常洛立三兒子朱常洵開始了。
但是萬曆爺這種伎倆早已被深諳廟堂鬥爭的大臣們識破了,如若他們退了這一步那麼以後天下就再也沒有他們的聲音了。於是群臣反對,拚了命的為朱家掙國本。
廟堂裏皇帝與大臣鬥的是不亦樂乎,而太子朱常洛卻仿佛透明一般的被皇上和大臣們都給忽略了,致使朱常洛雖然生在大明帝王之家卻沒有怎麼上學!
終於萬曆爺退讓了萬曆萬曆二十九年朱常洵受封福王,同年朱常洛立位皇太子。
掙國本失敗後的萬曆爺也就更加的不理會文臣,連大臣們的奏章也不批複了。
文臣們到也不寂寞,萬歲不問朝政但是朝堂上卻黨爭不斷,也是一片紅火。
國本一事也靜悄悄的放置了下來。(其實真實史料中國本之爭一直沒有平息,例如妖書案,但是為了本書後續情節省去,希望各位大大原諒)
但是福王沒有就藩卻使萬曆心中廢長立幼的火焰沒有熄滅,皇貴妃鄭氏希望自己兒子福王朱常洵登基大寶的念頭也是得她為之瘋狂。爭位的鬥爭遠遠沒有結束,等待的是更強烈的爆發。
萬曆四十年,文臣之間的黨爭終於開始平淡,達成協議的文臣們終於又將眼光放在了國本之上,朝野上下書來信往,又一次利用國本之爭的奪權之戰即將開始。
萬曆四十年四月初二,南京河南等道禦史等官奏言:“臣等曆觀祖宗朝二百餘年以來,未有皇太子六七年不開講而滿朝催請置之不理,未有兩都六部尚書、侍郎缺乏至一二人者,未有台、省空虛而長期不補者,以致諸多廢墮。皇上深居二十餘年,不見大臣一麵,不議國家一事。長此不變,不知數年之後,有誰與皇上共治多事之天下。”
道火索引燃又一場爭鬥上演,緊接著反對海禁反對稅監一道道奏言飛向宮中,文臣們卯足了勁和皇上開戰,朝廷的邸報迅速的將臣子和皇上的戰況傳向大江南北。
這場曠日持久的朝堂內不見硝煙的戰爭一直持續了兩年,大臣們奮不畏死、前赴後繼,萬曆爺終於筋疲力竭了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陽。
乾清宮內鄭貴妃焦躁不安、咬牙切齒,雖然已經四十八歲了但依舊俊秀的臉膀如今卻因憤怒而扭曲著。
“一群吃飽了沒事幹的家夥,就知道難為哀家。龐保!龐保!!你個奴才死那去了還不快去看看皇上是怎麼決定的!”
北京十二月的天陰沉沉的,卻怎麼也下不來雪,極度的壓抑,壓抑的整個乾清宮的宮女太監都不敢亂動,仿佛心都要在這沉沉的壓抑下停止跳動,隻有鄭貴妃憤怒的罵聲仿佛雷電一下一下的想要撕開這個壓抑的天地!
“娘娘!不好了娘娘!!皇上和內閣各位大臣已經定下了福王殿下在京過完年三月二十四日之國!!”鄭貴妃的心腹太監龐保驚慌失措的跑了進來。慌亂中龐保踩中前襟,滾爬到鄭貴妃的腳前。
“啪”
鄭貴妃將小幾上的差碗砸在龐保的頭上。
“狗奴才!都是你們這幫狗殺才攛掇皇上,讓我可憐的洵兒出京的!”
龐保的頭上瞬間被擊破,鮮血順著額頭流下滴答滴答的滴在乾清宮的地麵上。龐保急忙將頭觸地口中說著
“娘娘息怒啊!娘娘息怒!!”
鄭貴妃脾氣發過後,人一下子仿佛失去了精神。如宮二十年來她深得皇上的寵信,雖然現如今已經四十八歲了可是皇上對她的感情也越發深厚。她知道皇上不是荒淫好色的人,皇上更看中的家中的親情。
洵兒本來做不做太子,哪怕以後做不做皇上都不要緊,隻要能呆在她和皇上的身邊,兒子在身邊一家人才叫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