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證明取得財富,有一定的公式與步驟。其實富有和貧窮之間隻有一線之隔,其實有錢人是可以教出來的。沒有什麼會比有計劃地經營你的生命更重要。錢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重新審視我們的金錢觀在絕大多數人的一生中,都要花大半的時間跟錢打交道,賺錢、花錢,這兩件事情的方式和結果深深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命運。你可以排斥金錢至上的觀念,鄙夷某些謀取金錢的手段,但是你無法否認金錢帶給人的巨大影響。想象一下,如果你突然失去所有財富,你會怎樣?假如你突然中了500萬大獎,你的人生又會有多大的變化?
無論你是否喜歡,現在就是一個金錢的時代。跟隔壁老大媽閑聊,你聽到的不僅是菜價,還有通貨膨脹、CPI、股票和基金,現在人人都在談論工資、物價、房價、股價、旅遊……錢在我們的生活中似乎從未被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追求財富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最強音。盲目的否定沒有任何意義,既然無法擺脫金錢對我們的影響,那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錢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很多人迫切想要了解讓自己變得有錢的方法,但你了解錢到底是什麼嗎?
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問題很無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也許因為錢距離我們太近,以至於很少有人能冷靜地去思考這個問題。
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錢有兩個角色:第一,它是一種貨幣單位;第二,它是一種財富的象征。我們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最先關注的就是他的收入、他的存款以及他擁有的資產等指標。
然而,在我們的文化中,向來是恥於赤裸裸地談論金錢的。在上千年的中國傳統教育中,一直在倡導“君子重於義,小人重於利”,隻要是“君子”,對“利”字和“錢”字都要退避三舍,甚至是口誅筆伐。但古今中外多少人依然為錢苦心鑽營,勞心勞力,甚至為其卑躬屈膝;也有人視“錢”為糞土,寧可貧苦一生,也“不為五鬥米折腰”。
我們傳統文化對金錢的理解,從“錢”字的寫法上也能看出,繁體字的“錢”是以金字為偏旁部首,再加上兩個“戈”疊在一起組成的,而“戈”在古代有兵器的意思,也就說要想得到錢,就要大動幹戈、互相爭鬥。這形象地道出了中國文化對金錢的理解:錢,就是兩把戈爭鬥的結果。這就正應了古語:“錢字有兩戈,傷盡古今人。”
但是,無論對金錢持有什麼觀點,都不能改變它對我們生存極為重要的事實。很明顯,古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就有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反思。
對金錢的認知,並不是隻在我國的文化中存在著矛盾,在其他國家的文化中也是如此。一名年輕的報社記者曾經采訪過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詢問他是如何看待有錢人的。馬克·吐溫大聲說:“我不喜歡那些百萬富翁,你可以把這話寫下來。”這個年輕人一邊點頭表示同意,一邊偷偷地把這些話潦草地記在筆記本上,而此時偉大的馬克·吐溫突然從搖椅上把身子向前一傾,拿掉嘴裏的雪茄,湊到那個尚顯青澀的年輕記者耳邊小聲說道:“但是讓我當個百萬富翁也挺好的。”馬克·吐溫的回答,準確地勾畫出了美國人對財富既愛又恨的矛盾心理。很多美國人也是熱衷於批評有錢人……但是私下自己卻渴望早日成為有錢人。
另外,說起金錢,猶太人的金錢觀念也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在猶太人文化中,金錢是人生的工具,是成功的標誌,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工具,應該努力去擁有它。
一提猶太人,一般人的印象就是:猶太人是一個天生會賺錢的民族。甚至還流傳著一則非常有趣的說法:全世界的錢都在美國人的口袋裏,而美國人的錢卻在猶太人的口袋裏。
在美國的百萬富翁中,三分之一的是猶太人。世界上猶太人隻占0.3%,但世界上300億美元以上的財富巨人中,猶太人所占比例高達75%;在全世界最富有的500名企業家中,猶太人占到了半數;全美國1%的猶太人,占據了全美國40%的財富。
猶太人最令人折服的是他們看待金錢的觀念和驚人的賺錢能力。他們認為“金錢是給美好人生的祝福,是上帝的禮物”。他們就憑著這種觀念和代代努力,成為世界上最會賺錢的民族,特別是在當今全球金融界,他們始終獨占鼇頭。
猶太人對小孩的理財教育有一套獨特的方法。
小孩3歲時,父母就開始教他們辨識硬幣和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