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最大的規則,莫過於適者生存。綜觀曆史,不論是人類曆史,還是生物進化史,不難發現,整個曆史都遵循著適者生存。對於我們來說,要能適者生存,就要學會處世。
坦白地說,處世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規範。我們身邊各種各樣的人,都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有一片天地,而且都活得很好,也說明了處世並沒有統一標準。一個人從小到大,從大到老,一生都在經曆,有很多的無奈和滄桑,也有很多的精彩和喜悅。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處世故事,每一個人也都能分享很多處世的經驗。
通過對這些經驗的學習,我們發現,在為人處世方麵,很多東西是相通的。大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這些相通的點彙聚起來,我們總結了六個方麵:心態、人緣、尺度、智慧、價值和品行。這六個方麵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勾勒出了成功人士的處世格言。
毫無疑問,對於一個人來說,心態相當重要。有的人甚至認為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一切。我們處於一個快速發展變化的社會中,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心態,那麼很難適應這樣的社會。也許一個不可避免的遺憾就將他徹底打垮,也許一個微不足道的成功,就讓他徹底墮落。順境時春風得意,喜氣洋洋;逆境時,灰頭土臉,烏雲滿麵。這樣的表現,顯然是心態出了問題。然而一個人的好心態並非是天生的,而是在社會中不斷總結和鍛煉的。擁有好心態的人,就擁有了一筆巨大的財富。憑借這筆財富,無論在何時何地,他都能保持著健康,都能夠功成名就。
人緣對於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說的是人緣的重要性。為人處世,要學會和別人友好交往,平等交往。不要故作高調,不要有優越感。否則容易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好的人緣重在自己的培養,要在平時就和別人搞好關係。與人交往不要過於精明,不要生怕自己吃虧。要知道好的人緣往往就在一次次不精明,一次次吃虧中產生的。當然,好的人緣並不意味著自己一定要做老好人,其實做好人也是要講究手段的。人緣的根本在於合群,當你在群體感覺很愜意的時候,往往是你最合群的時候,也就是人緣最好的時候。要注意對群體傾注感情,當然,不能對群體過於依賴,過於依賴容易喪失自我。
一個人處世必須有一定的尺度。在這個尺度的範圍內做人做事才能不出格。要做到能方能圓,這樣才能所向無敵。任何東西都不要過度。比如做好人,不要過度,要講究手段;又比如說與人的交情,不可能和所有的人都成為知己。即使成為知己,最後分道揚鑣,也是常有的事情。這時,人就要注意保全自己。一個人的尺度還在於以一種平等的態度對待所有的人。聖人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現實社會中,有很多危牆。比如說人心中的種種致命的消極思想,比如輕信等等,人要主動遠離這些危牆,這樣才能夠保全自己。人不要過於精明,要學會韜光養晦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