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1 / 2)

一、人格塑造的含義塑造原指用石膏或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等形象,或指用文字描寫人物形象。人格塑造的“塑造”兩字在這裏引申為培養、培育、完善。人格塑造是指依據人的可塑性特點按照人格形成發展的規律,個人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通過吸收一定的社會文化,經過自身的努力和外部條件的引導作用(例如教育者的引導等)逐步改變自身的人格結構,使自身的人格逐步健康化的過程,也是個人有目的有意識地依據健康人格目標而對自身的人格要素進行調整、完善、培養、培育的過程。具體的人格塑造是指依據每個個體身心發展的特點,按照個體人格形成的條件、規律和健康人格目標,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個體吸收一定的社會文化,經過自身的努力逐步改變自身的人格結構,使自身的人格逐步健康化的過程,也是個人對自身的人格要素進行調整、完善、培養、培育並實現健康人格目標的過程。二、健康人格1.健康人格本書的人格定義揭示了人格結構形式的五個要素知、情、意、信、行及其相互關係的性質。從靜態分析,人格的結構形式是相對穩定的;從動態觀察,人格的結構形式又是開放的、發展變化的。因此健康人格是指人格的結構形式注入了現實生動的結構內容,是人格的結構形式與結構內容辯證統一與和諧一致的發展的人格。。健康人格是一般人格通向理想人格的中介層次;理想人格是人們在人的素質的綜合性、完善性上所要達到的境界的“範式”或“目標”,是對一般人格的揚棄,是健康人格的理想化。個體是人格的結構形式與結構內容的統一體。個體的“自我”這個統一體的最高需要是對人格的結構內容的追求,人格的結構內容通過個體的“自我”這個知、情、意、信、行結構形式的統一體得到體現,使人格從抽象的觀念形態回到了具體的能被感知的人的思想和行為之中。2.健康人格的結構內容人格是一個曆史性範疇,是社會存在的反應,不同時期的健康人格集中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由於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狀態,決定了現階段的健康人格的結構內容是符合時代要求的“理想、道德、文化和紀律”的結構內容。根據健康人格的概念和健康人格的現階段結構內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健康人格應描述為“理想、道德、文化和紀律”的結構內容與知、情、意、信、行的結構形式辯證統一和諧一致的人格。

這種內容與形式辯證統一的有機結合、和諧一致才能構成健康人格的完整含義。提出理想、道德、文化和紀律是健康人格的結構內容有以下幾個根據:第一,符合評價健康人格的三條標準。許金聲在《走向人格新大陸》一書中提出了評價健康人格的三條標準,筆者認為是很有價值的見解。本書提出的健康人格的結構內容模式符合這樣三條標準:“(1)一種健康人格理論所設計的理想人格,應當是能夠推而廣之的人格。(2)一種健康人格理論所設計的理想人格,應當是大多數人願意,或者通過說服後願意向這個方向發展的人格。(3)一種健康人格理論所設計的理想人格,應當是大多數人經過努力能夠向這個方向發展,其中至少有一部分優秀分子能夠達到或者接近其終極描述的人格。這在後麵的大學生人格現狀的調查分析中得到了證實。第二,社會依據。這是確定健康人格模式的主要依據或基本依據,是因為健康人格無不打上社會發展要求的階段性烙印,健康人格的本質就是社會進步和發展所需要的人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從根本上說取決於能否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培養大批人才。提高素質是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的要求,概括地講就是對於理想、道德和紀律的要求。因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健康人格的結構內容包括協調發展的理想、道德、文化和紀律這四個方麵。第三,身心發展依據。現代人思想活躍,求知欲旺盛,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而且認知能力強,因此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紀律的新人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第四,實踐依據。對個體的理想、道德、文化和紀律和諧發展的要求,是現階段對人的素質全麵和諧發展的科學概括,既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麵發展理論在現階段實踐,又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麵發展理論的具體體現。同時,這個內容蘊含了健康人格所強調的時代性、階級性和現實導向性,強調了我們所向往的健康人格是反映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的人格。這個內容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因為,“理想、道德、文化和紀律”的結構內容強調的是人格的社會內容要求和質上的共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具有進取性、創造性和獨立性等品質,但是這些品質必須是符合社會主義法律規範和道德規範的,而且人格的理想、道德、文化和紀律素質的和諧發展不但決定這些品質的走向,而且是促進優良個性進一步發展的智力資源和精神動力。3.健康人格的內容要求個體人格的理想、道德、文化和紀律應達到的要求主要是從定性的角度考察:(1)理想方麵的要求,是指能夠把個人的理想(道德理想、職業理想、生活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結合起來,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結合起來,勤奮學習、立誌改革,並決心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踏踏實實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2)道德方麵的要求,即要求公民做到:發揚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精神,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範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見《法製日報》,2007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