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小鎮上的陌生人(1 / 2)

林家店是一個保守地方,燒餅鋪賣的燒餅都是規規矩矩的正圓。學堂的吳老先生卻依然嫌棄這小鎮不夠單純,不夠尊重禮法。見到學齡前兒童梳起的吉祥物式發型,吳老尚且會感歎幾句世風日下。而對每月拋頭露麵親自拎著袋子到米店買米且與男性夥計毫不避嫌地一起裝袋的周寡婦,老頭子更是恨不得把她抓到學堂裏好好當眾批評教育一番。然而教育機構畢竟沒有對學生以外的居民的執法權,他便隻能在周寡婦路過學堂門口時用眼神表達一下鄙視。

先生名叫吳大元,活了六十多年他竟沒發現自己公然頂著前朝的國號。據說吳家祖上是本地第一個識字的人家,他的先祖為降低林家店文盲率作出了卓越貢獻。吳氏先祖當年蓋學堂的時候本來起了個高大上的名字叫“弘毅書院”,但是幫著做匾的長工林四表示駕馭不了這麼複雜的字,隻好改成了好刻些的“人之初書院”。多年以後,巡視路過此地的知府大人望著這牌匾時,總覺得有一種說不清的色情意味。

這天,陰轉多雲,是人之初書院新學期開學的日子。十幾個學生在院子裏聽吳老先生講話,從早上聽到太陽下山,這幫孩子基本都已經在心裏暗暗罵娘了。除了林甘,林甘早就習慣了走神,老頭子講多久都不會影響他望著院子裏的樹發呆。

人之初書院本來有二十多個學生的,然而今年有幾個學生轉學去了新開的杏園書院,其中包括吳老先生最得意的弟子林小風。其實林小風他爸給他轉學並非看中杏園書院的教學質量,而是因為杏園書院會招女學生,林大石覺得兒子轉學到有女生的學堂也許有利於未來找到一個有文化的兒媳。開杏園書院的是辭官回鄉的孫先生,算起來孫先生還是吳老先生父親的學生,二十年前高中進士,是林家店曆史上少數幾個考出功名的人。吳老先生一把年紀也不過是個秀才,大部分把孩子送到他這兒上學的人家,也無非是希望孩子能識文斷字就夠了。吳老先生教書十幾年,一直盼著能教出一個能光耀師門的,奈何林家店的人貌似大多都沒什麼科考的天賦。這一撥學生卻有腦子稍微機靈些的兩個人讓吳老先生看到了希望,這兩個便是東街裁縫林大石的兒子林小風和西街屠戶林全寶的兒子林甘。可惜林甘似乎對殺豬和科考功名都沒有什麼興趣,林小風又轉投了孫先生的新書院。老頭子自然鬱悶之極,也不甘心,開學日對著眾學生們苦口婆心宣傳起了考功名光宗耀祖的理念。“男子漢大丈夫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就是要考功名,做官,進體製內!一身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樣你們的父母才能臉上有光!你們的祖先才能墳裏有光!”

老頭子唾沫橫飛了一整天,就在學生們終於從吳老的講話中解脫,背著書袋離開書院準備各回各家的時候,大街上突然熱鬧了起來。

林家店路不寬,不知從何處進城的幾隻駱駝顯得格外紮眼。駱駝背上騎著幾個包著頭巾的大胡子,旁邊步行的幾個人裝束倒是與平常百姓無異,不過個個捧著喇叭吹得起勁。街邊已經圍了一大群看熱鬧的人,賣菜的張老漢的身體還情不自禁跟著喇叭的節奏扭了起來。

吳老先生見到這群看起來不那麼正經的人,眉頭皺得老高,走到路中間衝他們招手。“幾位……從哪裏來的?莫非是波斯或者天竺人士?這大白天的騎著這幾匹畜生走在街上是要鬧哪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