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西湖·石灰·煤炭》(1 / 2)

西湖,石灰,煤炭。

該怎樣把這些毫不相關的事物聯係在一起呢?

可以通過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於謙。

去西湖邊拜於謙,還是很多年前。那時,還在上大學,因為久慕“西湖三傑”的大名,特意於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坐了一路顛簸的長途汽車,來到古城杭州,來到葬著於謙、嶽飛、張蒼水等英雄的西子湖畔。

嶽飛墓前人頭攢動,遊客如織,熱鬧得讓人來不及思想。“白鐵無辜鑄佞臣”——現代社會很奇怪,居然有人為跪在那兒的秦檜喊起“無辜”來;“青山有幸埋忠骨”——唯有一脈青山,在喧囂的浮華中,千百年來依舊沉靜、安然。

相比較嶽飛墓,於謙祠與張蒼水祠內就冷清得多。

張蒼水是明末抗清英雄。蒼水隻是他的號,本名叫張煌言。數百年來,大家隻喜歡稱他的號,大概是因為“蒼水”兩字更能見出一些英雄末路的悲壯來。

張蒼水憑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自清兵入關後,以獨木之誌,堅持抗清達十九年。身敗被俘,至死不屈,甚至眼睜睜看著妻兒慘死在自己的麵前,也隻含淚送別,全家同赴國難。是真英雄!是真豪傑!

至於張蒼水祠,座落於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粉牆青瓦,江南風範,隻是占地不大。

又尋於謙祠,遂至風景秀麗的三台山麓,烏龜潭畔。一入祠堂,迎麵便見前殿兩側由林則徐所書的楹聯:“公論久而後定,何處更得此人!”

林則徐是民族英雄,由他這樣一位英雄來為於謙這樣的英雄書寫楹聯再也適合不過,因而所寫內容再也貼切不過。隻是看到“何處更得此人”的感歎,忽覺此人不再,竟是今古難尋,一時間想起的倒不是英雄,而是西湖、石灰與煤炭。

關於於謙,最有名的莫過於《石灰吟》。數百年來,這首七言絕句被廣為流傳,尤其最後那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驚心動魄的一句千古名言。

但讓我好奇的是,一般文人很少注意石灰這種東西,更很少會把它寫進詩來,於謙怎麼會選擇石灰來寫,並因此還能寫出這樣的千古名篇來呢?

因為石灰,又想到煤炭,想起於謙還有一首奇特的傑作,叫作《詠煤炭》。詩雲:

鑿開混沌得烏金,蓄藏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這最後一聯“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擬喻寫法,奇思甚妙,並不弱於那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隻是不禁要問,生長於美麗西子湖畔的於謙,生長於富貴人家的於謙,後來又成為一代名臣、“救時宰相”的於謙,為何會對不起眼的石灰、煤炭如此看重呢?

石灰的成分主要是氧化鈣,經高溫煆燒而成,是人類最早應用的膠凝材料,現在還被廣泛應用於土木工程領域。隻是很少人知道,在中國古人看來,石灰還是一味重要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