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時代,技術和設備還不夠發達,別說是郊區的道路,就連市公安局裏都尚未配備監控設備。
這使得大雨輕易地破壞了猛哥等人留下的痕跡,給案件的偵破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那個三岔路口就像是一個迷宮的入口,通向三個不同的方向,而每個方向又衍生出無數條岔路,如同大樹的枝椏一般錯綜複雜。
這些岔路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網絡,讓警方難以追蹤嫌疑人的行蹤。
每一條岔路都可能隱藏著重要的線索,但也可能隻是誤導他們的陷阱。這種情況下,警方需要憑借經驗、智慧和耐心去逐一排查,尋找那根關鍵的線索。
然而,麵對如此複雜的局麵,即使是最優秀的警察也會感到無從下手,案件的偵破工作陷入了僵局。
鬱傑站在白板前,不禁想起了兩天前的那次會議。
會上,眾人討論得很激烈,然而偵查思路並不相同,鬱傑始終堅定地認為案犯已經逃進了南山。
他堅信自己的判斷,並堅決主張將南山作為主要的搜查方向,提議展開一次全麵的拉網式排查行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藏身之處。
然而這一提議卻遭到了副隊長梁文山和配合行動的武警中隊長的強烈反對。
“我不同意鬱隊長的意見。”梁文山首先開口道:“南山山脈眾多,地形複雜,搜索麵積太大,而我們的人員有限,就算有武警方麵的配合,也根本沒有辦法進行拉網式的搜查,這根本就不現實。而且,如果凶手真的逃進了山區,那麼他們很可能會利用地形優勢逃脫或者隱藏起來,這樣反而會增加我們抓捕的難度,並且會浪費寶貴的時間。”
“我同意梁隊的看法。”武警中隊長也附和道:“我們需要更精準的線索和情報來確定凶手的位置,然後再製定具體的行動計劃。如果盲目地進入山區進行搜索,不僅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可能會讓凶手有機可乘。”
兩人的意見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他們都認為應該先收集更多的線索和情報,然後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最關鍵的是,局長也支持了他們的意見,這讓鬱傑憤怒而又無奈。
結果不出鬱傑所料,連續兩天的大搜捕,連公安帶武警,總共出動了一千多人,對除南山外的目標區域進行了拉網式的排查,結果除了抓住了幾個毛賊,沒有其他任何收獲。
鬱傑無語,他隱約感到事情有些不同尋常,似乎有一股力量在和他作對,有些人可能希望他栽一個跟頭。
“老子偏就不信這個邪!”鬱傑咬牙道,感覺心中有一股滾燙的熱流在翻滾。
有些人就是這樣,遇到的挫折與困難越大,他的鬥誌就越昂揚,咬定青山不鬆口,偏偏不服輸。
“李濤,李濤!”鬱傑站在辦公室門口喊了兩聲。
“隊長,咋了?”李濤係著褲腰帶從廁所跑了出來,看樣子連手都沒來得及洗一下。
“過來一趟。”鬱傑朝他招了招手,轉身走進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