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劍影 第一回 世間情,已惘然(上)(1 / 2)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他為何口中反複念誦這首晚唐時期李商隱所做的《錦瑟》,內心又是怎樣的情懷,朦朧的月光灑在身上,隻是早已失去原有的詩情畫意,淚痕順著眼角流下,“藍姝,藍姝,如今你我陰陽相隔,叫我如何度過餘生!”

此情此景令人感觸,不由得感念其情之深,人生若隻如初見,隻是生是虛妄,跋涉無人之境,源自虛空,終要輪回,誰也帶不走誰,誰也留不下誰。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一切的故事要從一件案子說起,大明王朝驚動朝野的梁國公藍玉之案。

地點:大明皇宮事件:未知

即便是昏暗的燈火同樣無法掩飾皇宮內的富麗堂皇,金色盡情顯示自己的高貴,這已經是最為節儉的方式,一名老太監身體不由得發出一陣輕微的顫抖,手裏緊緊攥住宮燈的把手,今日為何會如此擔心!或許真的是受到氣氛的影響。

隻見一名老者端坐正中神情凝重,一種難以言表的威嚴從老者身體中散發出來,尤其是是那雙眼睛,老太監似乎是受到這種氣勢影響,發怒無疑是一件令人內心深處覺得可怕的事情,尤其是發生在眼前這個人身上。

老者目光緊緊盯住下跪人身上,下跪之人雙手垂在兩側,頭低得很低無法看清臉上的表情,老者忍不住搖搖頭,原本犀利的眼神慢慢顯出老者該有的慈祥,老太監終於長出一口氣,那是隻有善於殺人的人才會有的眼神,其中的殺意令人膽戰心驚,老者歎口氣道:“枉你身為皇太孫,肩負大明重任,豈可為了一個女子辜負朕的一番苦心!”這名老者正是大明天子洪武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於赤貧的農家,幼年非常困苦,當時天下大亂瘟疫橫行,25歲的朱重八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不可一世的大元帝國,因為郭子興的猜忌離開自立,龍鳳七年(1361年)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於南京稱帝,國號明,年號洪武,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恢複漢族統治,建立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朱元璋一生戎馬處事狠辣果斷,不想此時確是麵露難色,人的一生畢竟有些東西實在難以割舍。

下跪之人正是朱元璋親立的皇太孫朱允炆,已故懿文太子朱標之子,說到這裏不得不提一下朱標此人,朱標出生在攻占太平府的軍旅之中,長子的出世,給酣戰中的朱元璋帶來了莫大的欣喜。馬皇後立刻命人通報當時前方作戰的朱元璋,元璋聽聞大喜,恰好經過一座山,抽劍在大石上刻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朱元璋對長子朱標抱以極大的希望。稍長,親自請當時最盛名的宋濂等名儒為師教導自己的兒子朱標,朱標盡管生於安樂,但並無紈絝之習,沒有辜負乃父的寄托,朱標生性聰穎、忠厚,頗能領會,而且還盡心受教,對宋濂等人言必稱師父。長大後,溫文儒雅,慈仁殷勤,頗具儒者風範,深得朱元璋喜愛。

一個出身皇家的男兒,而且貴為太子,該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然而對缺乏足夠強健的身體和堅韌的心理承耐力的朱標來說,太子之尊卻沒有給他帶來多少生活的幸福,盡管他生活在尊貴和優裕之中。

朱標無疑是幸運的,一出生作為皇長子,具備了繼承其父權位的資格,對於其後出生的皇子而言無疑是一種折磨,那是一種無法取代的地位,太子與皇子之間的差距就在於此,一個日後為君而自己為臣,然而望之愈切,責之愈嚴,朱標從小就被嚴厲管教。特別是立為太子後,身邊圍著眾多的名儒和正人君子輪番對他訓導和規勸,一言一行都被嚴格要求按禮法從事。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能享受到多少常人應有的童年情趣實在殊可懷疑。

成年後的朱標同樣缺少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力,隻能一如既往地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下,在漫長而無奈的等待和不安中生活著。尤其是,隨著他與太祖矛盾分歧日趨激烈,更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最後,在多重因素的折磨下,終於尚未來得及登上他孜孜以盼且理應屬於他的皇帝寶座,過早地先他父親而去。

朱元璋痛失愛子悲痛欲絕,一眾皇子終於守得花開見月明,父皇對大皇子的寵愛令所有皇子心存不滿,甚至是嫉妒,隻是畢竟他是大皇子,又是皇上最尊崇的馬皇後所生,地位沒有人可以動搖,隻是如今沒有登上帝位反而先行而去,這似乎是命運冥冥之中的安排,誰將會取代朱標的位置成為太子一時成為朝野之中私下議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