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能征慣戰的王爺死掉後,明朝的朝廷上出現了一個怪現象,那就是許多文人做了國防部長還有最高司令官。
…………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開始生病,次年閏五月,抱病而亡,皇太孫即位,號稱建文帝。
…………
建文帝采納齊泰、黃子澄的建議開始著手削減藩王的權力,七月,周、齊、代、岷諸王以罪被逮。十一月,朝廷命張昺、謝貴掌北平布政司、都指揮使司事。密旨伺察燕府動止。實際上是想束縛朱棣。燕王府葛誠投降,暗中向建文帝密報了朱棣私自屯兵之事。
次年三月,建文帝命宋忠屯開平,耿獻練兵山海關,徐凱練兵臨清,再調兵屯彰德、順德,以防燕王。四月,湘王柏被逼自殺,齊、代、岷王被廢為庶人,一時朝野震動。
七月,燕王終於采納了道衍和尚還有鄭寅等人的建議,殺張昺、謝貴等,奪北平九門,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援祖訓起兵,以僧道衍為謀士,稱“靖難”之師。朱允炆遣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北伐燕軍。八月,燕師夜襲雄縣,殲耿部先鋒九千,複破耿炳文軍於真定。建文帝於是命李景隆代替了耿炳文,繼續北伐。十月,朱棣率師襲大寧、挾寧王,得朵顏三衛騎兵。
就在朱棣奔襲大寧的時候,李景隆曾圍困北平,徐妃娘娘、丁小乙還有平寧公主在燕京保衛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恰逢王景弘從南方趕來,參與到了保衛戰之中,累遷至千總之職。
鄭寅先於朱棣回到北平,設伏於鄭村壩,燕王回兵至鄭村壩,被李景隆優勢兵力所困。鄭寅暗出奇兵,大敗李景隆,再次救朱棣於水火之中。
…………
再次年,建文帝以盛庸代李景隆率師伐燕。四月,敗李景隆、平安軍於白溝河。五月,圍濟南,山東參政鐵鉉固守,並敗燕軍,差一點砸死朱棣,朱棣隻好解圍撤兵。十二月,盛庸敗燕軍於東昌,張玉將軍戰死。朱能及鄭寅痛失大哥。
第三年,朱棣采用鄭寅的計策,放棄北方的李景隆、平安等將領所率的明軍精銳,反而從兩軍中間,迅速穿插向南,徑自撲向空虛的南京城。朱棣十萬騎軍,晝夜兼程,十數日之內,便已兵困南京。
第四年五月,建文帝詔天下勤王。齊泰、黃子澄再出餿主意,命慶城郡主到燕王那裏求情,答應割地請和。燕王箭已離弦,哪還有回頭之理?慶城公主複命不成。穀王、李景隆見大勢已去,開金川門迎接燕師。這個李景隆真是一塊“好料”,起先他鬧騰最歡,此時他投降最早。宮中火起,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率師入京。建文帝的失蹤,成為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最直接原因。
靖難之役結束。
七月,燕王登基,改建文年號,仍稱洪武三十五年,改明年為永樂元年。殺齊泰、黃子澄,族誅,殺方孝孺,滅十族。大殺“奸臣”,株連甚廣。詔一切複舊製,命解縉、黃淮、胡廣、楊絨、楊士奇、金幼孜、胡儼等入內閣予機務。
…………
這個方孝孺骨頭之硬實在讓作為將軍的李景隆汗顏,人家一個柔弱文人,不管你是火筷子捅,辣椒水兒灌,還是挖眼割舌,就是死不投降。不過鄭寅參加了庭審,對這個方孝孺卻討厭之極。他曾經勸過方孝孺,人家打仗是叔侄的家事,你跟著瞎攙和什麼呀?再說了,當初建文帝兵強馬壯的時候,你參謀參謀,沒準兒還能立個功,得上幾句褒獎,你也就是能得到幾句褒獎了,難道你還想升官嗎?再升你就做皇上算了。而今燕王已經主政,大勢已經改變不了了,你還這麼硬有什麼用?白白搭上一家老小的性命,你圖什麼呀?
可是老頭子自命清高,至死不屈,最後朱棣氣急了,說你再不投降,我就誅你九族。沒想到老頭子脖子一梗道:“你就是誅我十族,我也不投降。”朱棣聽了,冷冷一笑,道:“那好,朕就誅你十族。”你說方孝孺的學生招誰惹誰了,就被這老頭子一句話,也招致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