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甘地:一生致力於人類和平事業的偉大英雄(二)(1 / 3)

又是一個清爽的晚上,甘地和自己的兩個侄孫女摩奴和阿巴躺在草墊上聊天,可能是老人太累了吧,說著說著他就睡著了。忽然,一群狂熱的印度教青年闖進海達利公館院內,嚷嚷著要和甘地說話。甘地被吵聲驚醒,於是就站起來說:“嚷什麼,我在這兒,來殺我吧?”說話間,兩個渾身是血的人躲藏到甘地身後,緊接著一根根大木棒子就朝甘地他們飛去。幸好甘地個子矮,才沒被砸中。隨後警察趕到,把暴力分子都驅趕了出去。可是往後,狂熱分子一係列的襲擊行為達到喪心病狂的程度,而這些都是國民公仆團極端分子策劃的。

加爾各答事變給甘地以致命的打擊,這位終生致力於“非暴力”理想的老人似乎已經有了一種幻滅感。為了使加爾各答恢複理智,拯救千百萬無辜者免於死亡,甘地隻有拿生命孤注一擲了。

第二天,甘地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決定從9月1日起開始絕食,一直到動亂結束。

甘地絕食的消息猶如洪水一般,幾小時之內就傳遍了整個加爾各答城。絕食是甘地多年來慣用的一種鬥爭方式,而甘地絕食的消息發布出去後,大家耳邊響起的第一個詞就是——鬥爭,繼而又由鬥爭想到——相親相愛。所以,甘地絕食這一招還是很管用的。尤其是此時的甘地已經七十八歲高齡,要是這次絕食鬥爭沒成功,甘地可就真的永遠離我們而去了。所以,無論對甘地本人,還是甘地的同誌們,這都是一次冒險,冒險程度無異於在老虎洞上麵走鋼絲。

從甘地絕食這件事情來看,印度人還是非常擁護自己的領導人的。因為,整個印度雖然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不識字,也沒有收音機,但是他們總能利用各種神通去了解甘地絕食的各個階段的詳細情況。每當甘地身體出現狀況的時候,例如身體虛弱、心律不齊、說話含糊不清,大家都擔心不已。於是,一批接一批的人往海達利公館跑去,希望能看望他。可是,暴亂猶如一隻脫韁的野狗,還在繼續奔跑,殺人、放火、搶劫,仍然還在持續。

時間就這樣流淌到了第二天,海達利公館詢問甘地健康狀況的人越來越多,更多的人選擇在門外靜坐,等待甘地身體好轉,同時也等待國內的暴亂可以停止。而引起暴亂的雙方當事人也紛紛來到甘地臥榻前,請求甘地停止絕食,可是暴亂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變。

甘地畢竟也是人,而且還是個老人,長時間的焦慮與奔波又使他筋疲力竭,絕食開始後,他的體力很快衰竭,馬上就出現了心律不齊。時至第三天淩晨,神誌不清的甘地健康又一度惡化。這個消息一經傳出,整個加爾各答都沉浸在焦慮與悔恨之中,一股友善的浪潮突然席卷了這座難以駕馭的大都市。引起暴亂的雙方教徒一起在暴行肆虐的貧民區遊行,呼籲恢複秩序與平靜。

終於到了中午的時候,二十七個恐怖極端分子出現在了海達利公寓門前。但是這一次,他們不是過來組織暴亂,而是因為受不了良心的譴責,過來承認自己的罪惡,請求甘地停止絕食。當晚,全城又恢複了平靜。

“非暴力”的力量果然是巨大的,一場暴亂,甘地不費一槍一炮就消弭於無形。停止絕食的他喝了幾口橘子汁,宣告結束了七十三小時的絕食鬥爭。同時,甘地怕以後還會出現暴亂,所以他要求相關的顯要人物起草了一項共同聲明,莊嚴地保證阻止宗教仇恨再起。

甘地不惜犧牲生命以捍衛和平的舉動,終於製止了加爾各答暴亂的蔓延,這是對他“非暴力”主義的最好詮釋,他也因此獲得了極高的聲譽。甘地的老友,印度獨立的首任孟加拉省督拉賈戈帕拉戛查理說:“甘地創造了許多豐功偉績,然而最為神奇的乃是他在加爾各答戰勝了邪惡,其意義甚至超過了印度獨立。”

同時,來自全世界的讚譽之聲也鋪天蓋地而來。倫敦《新聞紀事報》報道:“一位七十八歲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個世界,賦予世界新的希望。它所顯示的力量,可以勝過原子彈的威力。”

始終敵視甘地的《泰晤士報》也不得不承認:“甘地先生推崇的勇敢的唯心主義,這一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得到更加充分的肯定。”

法國《世界報》發表評論:“善良的甘地再次證實,他自己乃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叛逆者。”

美國《華盛頓郵報》寫道:“獲悉甘地安然脫險的消息後,慰藉的浪潮席卷全球。這足以說明甘地的聖潔之心受到人們普遍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