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王峰發現副總裁越來越囂張了,經常在下屬麵前對自己吆五喝六,這讓他感覺很沒麵子。但是想到總裁對他的要求,隻好又忍了下來。他這一忍,下屬們可不高興了:本來應該是王峰安排工作,結果副總裁卻要他們幹這幹那,完不成任務還要加班加點,這簡直是活受罪!不僅如此,由於副總裁和王峰的意見經常不一致,所以下屬們都不知道該按誰的意思做好了。在下屬們看來,這都是王峰的“懦弱”造成的,他們越來越不滿意王峰的表現,希望上頭趕快換掉王峰這個“窩囊”領導。
王峰也覺得自己的工作越來越難做了,無奈之下,他隻好向老板提出辭職,老板這才注意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讓王峰安心工作,並親自找副總裁談話。
王峰對副總裁百般忍讓,結果卻使其變本加厲,下屬怨聲載道,自己也差一點兒丟了工作,這一切都是他一味忍讓的結果。有時,有的人因為有某種權勢或優勢便居高臨下、盛氣淩人,甚至以某種強勢手段踐踏你的原則和尊嚴,對於這種人一定不能一味緘默和忍讓。
不說晦澀難懂的廢話
托爾斯泰說過:“真正的藝術永遠是十分樸素的,明白如畫的,幾乎可以用手摸到似的。”
很多時候,有的人為了向對方炫耀一下自己的博學多才,總是說一些日常生活中很少用的“高深”詞彙,或是一些專業術語等。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說服首先是一種語言的交流,因此,你必須向對方準確地表達你的意圖,不要總是說一些晦澀難懂的廢話,你說的話必須讓對方聽懂。
有一則笑話,一位書生晚上被蠍子蜇了,他搖頭晃腦地叫道:“賢妻,帶燃銀燈,爾夫為毒蟲所襲!”他一口氣說了好幾遍,妻子也沒聽明白他的意思。書生實在痛得受不了了,就氣急敗壞地喊道:“老婆子,快點燈,我被蠍子蜇了!”這雖是一則笑話,但也說明了故弄玄虛的危害。
會說話的人不見得伶牙俐齒、口若懸河、妙語連珠,真正的好口才體現在平日溝通時的語言技巧上。話不一定要多,辭藻不一定要華麗,隻要說每句話的時機和節奏能拿捏得恰到好處即可。用簡潔明確的語言也能傳達耐人尋味的深邃思想。有用的話一句就能說明問題,沒用的話說得再多也是廢話,還容易弄得對方一頭霧水,掩蓋了原本想要表達的主題。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為了交流,如何最直接、最簡明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才是關鍵。有些人認為平時多說一些晦澀難懂的話,會顯示自己的學識,讓大家高看一眼。有時這樣做的確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有時你的“高學問”不一定會被所有人接受,你那些自認為風趣、唯美的語言在別人眼裏不過是沒有營養的廢話,反而影響你與他人的正常交流。所以,不要再說那些晦澀難懂的話,削減那些不必要的辭藻,學會運用精練的但具有豐富含義的話去和人交流。
不要隨意猜忌別人
在森林深處住著一對小鬆鼠,它們為即將到來的冬季收集了一窩食物。這幾天豔陽高照,窩裏的水果因為脫水而變小了,公鬆鼠以為是母鬆鼠偷吃了果子,很生氣地對母鬆鼠說:“你怎麼能這麼貪吃呢?這些可是我們準備要過冬的果子啊。”母鬆鼠委屈地說:“我沒偷吃。”
經過幾次這樣的對話,終於憤怒的公鬆鼠拿起果子扔向母鬆鼠,母鬆鼠在這樣的情景下傷心地離開了。後來下了幾天大雨,空氣變得濕潤了,果子也因為有水分的滋潤而膨脹起來,又堆起滿滿一窩。這時公鬆鼠才知道自己錯怪了母鬆鼠,可為時已晚,它再也找不回母鬆鼠了。
可憐的公鬆鼠因為猜忌誤會了母鬆鼠,失去了自己的愛侶。我們在生活中不是也會像公鬆鼠一樣猜忌別人,造成不應有的誤會,深深地傷害別人嗎?
猜疑對人際關係而言是一種毒藥,因此請不要對你的朋友說出任何猜忌的話。猜忌心理是一種由主觀推測產生的,表現出對他人不信任的複雜心理。猜疑心重的人常常過於敏感。
敏感並不一定是缺點,對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靈氣、有創造力,但如果過於敏感,覺得什麼事情都與自己有關,對他人的言行過分猜忌、多疑,就需要想辦法加以控製了。那些猜忌成癖的人常常捕風捉影、挑起事端、說三道四,其結果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
猜忌心理是人際關係的蛀蟲,不但讓別人討厭你,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也不利於我們個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請不要隨意猜忌別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建立在彼此信任上,你信任別人,別人才能拿真心對待你。
不要對別人吹毛求疵
“吹毛求疵”的英文是nit picker,這個詞很有意思。nit的意思是虱子的卵,picker的意思是采集者,兩個詞連起來不免讓人聯想到公園裏的猴子,整日無所事事,隻好互相挑虱子。你也許會覺得猴子很可笑,可是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扮演了猴子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