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2)

還有比“靜”更好的時光嗎

——序玉潔文集《靜時光》

冉偉嚴

當時隻道是笑談。你敢不信麼?

三年前玉潔說過若出書約我作序的話,我應著,內心其實怯怯,覺得這是朋友鼓勵我的一種方式。

三年後玉潔果然出書果然踐行約定,我之內心更加怯怯。但其“言必行,行必果”之風範早將我降服。不食言,讓我將“誠心”換了“怯意”。

說怯怯不是謙辭。玉潔長我數歲,平日裏尊稱其“潔姐”;玉潔為人之真之善之坦率誠懇,也為我心向往之。而今將篇篇精致文章著錄成集,猶見其勤勉。

她於文字之虔誠,我見猶憐猶敬。

隨筆是最可見作者真性情的一種文字。“文如其人”是說得很老的真理,由文字之真可知其為人也真,由其為人之本可見其文字性情,這些裝是裝不來的。人若虛榮,文字之浮華狹隘之氣遮蔽不住;人若邪惡,文字裏即使彌漫了美花香草也掩不住蛇的形跡。讀隨筆讀的就是一個性情,是隨作者的眼睛去看陌生或熟悉的世界,是隨作者的心靈體察相似或不相似的人生。幸遇玉潔其人其文,不欺、率真、純樸、自然,沉浸其中,憂煩會釋然,暖意會取代荒寒,讓一顆心放了下來。

讀玉潔文章,沉浸其中,是不需要標榜的一段“靜時光”。

還有比“靜”更好的時光嗎?

文集中收錄的123篇文章,時間跨度並不長,自2008年至2011年,但短短幾年,卻長似一生。她的生活如你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一樣也不少,心情好時說叫豐富,不好時叫煩雜。但讀她的文集,你會發現,她的心思好像隻用在幾件事情上:她最愛的親人和朋友,她喜歡的讀書、愛情和遊走。她刪繁就簡,用心於此,安靜地將這些記錄到自己的文字裏。

這一部文集,讓人明了,一個人的生活可以很豐富也可以很簡單,可能繁花似錦亦可雲淡風清,關鍵在於如何選擇和把握。

《靜時光》,活懂了“靜”的妙處,寫透了“靜”的好處。

《靜時光》是一件手工毛衣,一針一線,貼上去,都有手的溫度,那份踏實、溫暖和安心,錦緞再華美,卻不能有;毛皮再雍容,卻不能有。

這靜,不是無聲無息,而是於繁華的喧囂與膨脹的熱鬧中,依舊安之若素之“靜”。這靜,不是死水枯木,而是在承受了日月的鮮妍和時光的雕刻之後,依舊輕聲歌唱天籟之“靜”。這靜,是非常哲學的一種狀態,是身處其中又置身事外,是投入又超拔。

靜而思遠。《文字的性格》是文集中我愛的一篇,玉潔於文字用情之深我知,而她如此客觀、冷靜、單純地品讀“文字”又令我刮目相看。若沒有安靜的心性,不會思考得如此細微如此刻骨又如此鮮活。“單個的文字,……各自是穩定的,隻有被人遇到,才變得動蕩不安”,沒錯的,就是這樣,那麼又如何動蕩?可以是酒,可以是調料,可以溫柔似水,可以似一匹烈馬……所以,她寫道:“對於文字,我不敢撒謊。……麵對文字,我隻能繳械。……有時,也會不冷靜,時常被文字感動,為此,不知流了多少眼淚。也曾經,被文字激怒過,那隻能說明我修煉不夠。”“我”之於“文字”,再也不是慣常意義上的“駕馭”,而是麵對麵的知己,是虔敬在心,這樣的思考,是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