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子七歲那年,看到兒子馬上就要上小學了,我有點著急。因為我不知道,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把兒子教育好。後來,一位正在當老師的同學告訴我說:想要讓孩子學的更好,必須把學校和家庭聯合起來。我接受了同學的意見,積極主動地和學校配合,現在,兒子已經上二年級了,學習一直都不錯!”
一位媽媽 梁靚
“等孩子上了學,我就把孩子交給學校了。我倒要看看學校能把我的兒子培養成什麼樣子。”梁靚和自己的同學說。
“孩子雖然上了學,可是千萬不要撒手不管!”同學是一名中學的老師,這方麵的經驗還是有的。
“教育孩子可是學校的責任!”梁靚不甘示弱。
“錯!教育孩子不光是學校的責任,家長也有責任。很多東西在學校是學不到的,必須由家庭加以補充。”同學解釋說。
“那要學校有什麼用呢?每學期還要交那麼多的學雜費。”梁靚很不滿意。
“孩子是你的,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的健康一些嗎?所以,如果想要一個優秀的兒子,你一定要和學校配合!”同學堅持說。
同學的話,讓梁靚很受啟發。這時,梁靚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觀念是錯誤的,幸虧同學及時幫自己指了出來!
兒子很快便上學了。梁靚按照同學的建議,平時一直都在和兒子的班主任保持著聯係。
為了方便快捷地與老師進行聯絡,更好地關心孩子的成長,梁靚主動將自己的手機號碼留給了兒子的班主任。
有一次,梁靚接到一個電話,是兒子的班主任打來的。通過電話,梁靚得知兒子在課上經常做小動作。為了教育兒子,梁靚便在家裏對兒子進行了說服教育。後來,兒子便漸漸改掉了這個毛病。
兒子愛表達。為了培養兒子這方麵的能力,梁靚還和班主任聯係好,要求平時多給兒子表達的機會。班主任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梁靚的兒子確實有這方麵的天賦,於是,便配合了梁靚的要求,甚至還專門舉辦了講故事比賽和演講比賽。比賽中,梁靚的兒子靠著自己的出色的表演,都獲得了第一名。這些經曆極大地鼓舞了兒子。
後來,為了加強和家長的聯係、融洽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係,兒子的班級還開設了“家長園地”,為了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梁靚還特意寫了一篇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發表在了上麵。
孩子一旦上了學,就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獨立的個體了。作為家庭成員之一,家長有責任對孩子負責;作為一名學生,老師有責任為學生的成績負責。孩子既會和家庭發生聯係,也會和學校發生聯係,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定要將家庭和學校聯合起來,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學得更好!
(1)積極配合班主任工作,多和班主任溝通。
孩子一天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對於孩子的情況,作為班主任的老師是最為了解的。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就要保持和班主任的聯係。不要把孩子一股腦地全部都推給老師,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協助教師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是每一位家長的責任。家長要加強和老師的溝通,要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活動、表現等內容。教育孩子不是學校單方麵的事情,與家庭、社會息息相關,家長要主動配合學校、配合老師做好子女的家教工作。
(2)積極為孩子的班級獻計獻策。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家長要積極地為班級獻計獻策,隻要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都可以及時和班主任溝通、跟學校溝通。家長們要利用一切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工作中來,積極獻計獻策。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從思想和行為習慣上有很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