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贛贛茶館裏,茶學教授葉嘉正和一群茶友圍坐在一起,屋內彌漫著清幽的茶香。葉嘉教授輕抿一口茶,微笑著看了看眾人,準備講述那個驚心動魄的金融茶故事。
葉嘉教授緩緩開口道:“各位茶友,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芳村的金融茶事件,這其中的曲折離奇,保證讓你們大開眼界。”
眾人紛紛豎起耳朵,期待著葉嘉教授的下文。
葉嘉教授接著說道:“故事的主角是個 21 歲的潮汕小夥子,叫陳世鴻。這孩子啊,身材瘦小,看起來普普通通,但卻在芳村的金融茶市場掀起了驚濤駭浪。他搞的那個廣州市昌世茶茶業有限公司,剛成立的時候,那場麵真是熱鬧非凡。”
葉嘉教授喝了口茶,繼續說道:“昌世茶成立的時候,那儀式可不是一般的隆重。據當時在場的人說,光是慶典的花費就不下數十萬元。現場布置得金碧輝煌,還請了不少名人來助陣。前期啊,他們每天都在群裏發大紅包,中秋節更是豪氣地送月餅,把關係打理得那叫一個周到。”
一個茶友忍不住插話道:“這架勢,看來是下了大本錢啊。”
葉嘉教授點點頭:“沒錯,何方方茶行的老板何方方,一開始就被這陣仗給震住了,心裏琢磨著這小夥子肯定來頭不小,以為他是個實力雄厚的富二代呢。”
葉嘉教授頓了頓,繼續說道:“昌世茶開始推出他們的金融茶產品,宣稱這些茶葉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一開始,他們的營銷手段確實吸引了不少茶商。比如說,他們會在微信群裏發布一些所謂的內部消息,說某個品牌的茶葉即將限量供應,或者是有大買家要大量收購,製造出一種供不應求的假象。”
葉嘉教授看了看聽得入神的茶友們,接著說:“就拿他們的一款主打產品來說,最初的發行價被定在了每提 2 萬元。在他們的一番操作下,價格迅速上漲,短短一周內就漲到了每提 3 萬元。”
一個年輕的茶友驚訝地問道:“漲得這麼快?”
葉嘉教授回答道:“是啊,而且這還隻是開始。隨著越來越多的茶商被吸引進來,價格繼續飆升。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款茶葉的價格已經漲到了每提 5 萬元。”
葉嘉教授表情嚴肅地說:“但這裏麵的水分可大了去了。其實,這些茶葉的實際價值遠遠低於它們的炒作價格。據專業評估,這款茶葉的成本價可能每提隻有 5000 元左右。”
“就像何方方,他買了那些以‘昌世’開頭的茶餅,當時買入價高達每提 5 萬以上。他一口氣買了 4 提,總共花了 20 多萬。可沒過多久,市場風雲突變。” 葉嘉教授歎了口氣。
一個中年茶友急切地問:“後來怎麼樣了?”
葉嘉教授說道:“市場上突然出現了大量拋售這款茶葉的情況,價格一落千丈。短短幾天內,這款茶葉的市場價就跌到了每提兩三千元。何方方一下子就虧了將近 20 萬。”
葉嘉教授無奈地搖搖頭:“還有個王誌文,他在芳村茶葉市場也算是個老手了。他觀察昌世茶幾個月,覺得和以往的金融茶品牌沒兩樣,都是先漲後跌的套路。但是看到前期價格一直在漲,他還是心動了。”
葉嘉教授喝了口茶,接著說:“11 月 29 號,王誌文覺得是個好時機,花重金買了昌世茶第五批也是最後一批產品,一共 10 提,花費了將近 50 萬元。結果第二天晚上,情況急轉直下,槍手沒有像往常一樣在群裏叫價,這款茶葉的價格開始暴跌。”
葉嘉教授皺起眉頭:“這一跌可不得了,王誌文買的這批茶葉價值瞬間縮水了 80% 以上,他損失慘重。”
一個茶友氣憤地說:“這也太坑人了!”
葉嘉教授說:“是啊,這次的崩盤影響巨大。加盟商劉源告訴我們,牽涉的加盟商有 300 家左右,平均每家的投入都在 50 萬元以上。再加上那些散戶,人頭過千,涉及的金額約 5 億元。這可是今年芳村第四次暴雷,而且這次的規模和損失遠遠超過了前三次。”
葉嘉教授看向眾人,說道:“大家都好奇這陳世鴻到底是誰。其實日常交易中茶商都很少能直接接觸到他。何方方也就討說法的時候見過一麵,說這孩子麵對眾人的指責,一點也不慌張,淡定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還信誓旦旦地說隻是一時跌倒,自己肯定會東山再起。”
葉嘉教授放下茶杯,表情凝重:“陳世鴻的身份一直是個謎。他並非昌世茶的高管或股東。昌世茶的法人是陳文帆,股東是陳文帆和劉嘉豪。陳文帆持股 60%,劉嘉豪持股 40%。而且這兩人並未在其他企業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