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第五戰區指揮部會議室中。
“……日軍第十師團,於1月4日攻陷兗州,5日再陷濟寧,7日又陷鄒縣。南路,第5師團由青島沿膠濟鐵路西侵,至濰縣轉南,經高密,循諸城、莒縣一線,進迫臨沂……”
抬頭望去,將星閃耀。
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位列首座,旁邊坐著白崇禧,對麵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之下第二十軍團軍團長湯恩伯,第43軍馮安邦,第30軍田鎮南,第75軍周壘,第52軍關麟征,之外還有57軍,騎兵第九師等等。
第五戰區絕大部分的少將以上實權軍官都集中在這裏,然而,此刻大廳中卻顯得無比壓抑與沉悶。
“臨沂情況如何?龐炳勳所部如何布置的?”半晌之後,李宗仁問道。
“第四十軍龐炳勳所部,沿燙頭至至葛溝一線,構築前沿陣地,並從白塔(今屬河東區太平街道)起沿沂河東岸向南至鬱九曲一線構築主陣地。三月初,板垣師團向臨沂陣線,發起突襲。先後占領了湯頭以南沙嶺子、白塔、太平、亭子頭等村莊,以優勢兵力圍攻守軍第40軍的5個團。龐炳勳將軍誓與臨沂城共存亡的決心,利用沂河這一天然屏障,集中火力與敵血戰數日,漸感不支。3月2日,59軍接到增援命令後,張自忠將軍率部,一晝夜強行軍180公裏,趕至臨沂,未曾休息直接投入戰鬥,奪回太平、亭子頭等村莊,於日軍形成對峙,到發報時至,雙方還在激戰。”通訊少校將文本合上,雙腿一並,向著李宗仁將軍敬禮,轉身以來。
“龐炳勳和張自忠那邊打的很辛苦,第四十軍隻有五個團,五十九軍也隻有兩個師,裝備簡陋,而對手更是日軍精銳的第五師團,此師團雖然在山西戰場遭受重創,其中兩大主力之一的第九師團更是遭到徹底殲滅。但是,諸位都應該知道,日軍準備這場戰爭已經十幾年了,從‘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就大幅擴充軍力,全民皆兵,正規軍人多大數百萬。雖然第五師團損失不小,但作為日軍一流師團,第五師團得到了最好的補充,成建製的補充之後,板垣師團的戰力並未消弱太多,估計已經恢複了山西戰場之前的水平了。所以,第四十軍龐炳勳部和第五十九軍張自忠部,打的非常辛苦……”李宗仁有些心痛的說道。
李宗仁身為第五戰區的司令官,戎馬生涯幾十年,應該說見慣了生生死死。但是,這場戰爭與平時的戰爭並不相同,乃是抵抗外辱,與日軍作戰。
這場戰爭並不是那一個人的戰爭,而是兩個民族之間的戰鬥。李宗仁首先是一名中華民國的軍人,之後才是第五戰區的司令官,才是桂係的領袖。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身為一名中華民族的軍人,他不希望任何一個****軍人犧牲。然而,戰爭是殘酷的,中華民族抵禦外辱,反抗外敵,從來都是付出無數的血淚。
每一個軍人的陣亡,都是對於中華民族軍力的消耗。
從‘七.七’事變之後,中華民國的軍人死的太多太多。無論是淞滬會戰,山西會戰,還是後來的南京會戰,數以萬計的****士兵倒在了戰場之上。無數中華好男兒不計生死,不計個人得失,報效國家,在抗日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將滿腔熱情奉獻給整個國家。
正是因為有如此多的中華好男兒,英勇殺敵,頑強阻擊,才使小日本宣稱的‘三個月滅亡中華’的奸計沒有得逞。正是因為有那麼多勇士,中華才能夠在日寇的鐵蹄之下巍然不倒。
他們的血,不是白流的,他們犧牲激發了更多中華兒女站起來與日軍殊死戰鬥,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他們就是豐碑,指引著無數後來人與日軍侵略者戰鬥。
“德公,你不要太難過了,身為軍人,穿上這身軍裝,我們的命運就已經注定,那一槍保衛國家。他們也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詮釋對於國家,對於民族的忠誠!”一旁的白崇禧勸解道:“德公,你作為第五戰區總司令,關係著數十萬軍人,還有無數的百姓的安危,你可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啊!”
“是啊,總司令,日軍攻勢凶猛,還靠您力挽狂瀾。”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第二十軍團軍團長湯恩伯等一眾將領都開口勸慰道。
“諸君,大敵當前,我輩應當報國殺敵,團結一心。我在這裏告誡諸位,貽誤戰機者,殺;未敵不前者,殺;放棄陣地者,殺;私自撤退者,殺……”李宗仁一拍桌子,站起身來,厲聲道。
頓時,整個會議室中一片蕭殺之聲。
“謹遵總司令教誨!”所有的軍官全部站起身來,高聲道。
…………
臨沂。
轟!轟!轟!
噠!噠!噠!
炮聲連連,喊殺聲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