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6500萬年前,橡樹在地球上出現。和恐龍不同的是,橡樹目前仍然保留並且在繼續生長。化石顯示橡樹的生命快速多樣化,而且,在白堊紀結束,被子植物的主導地位提高。橡樹是典型的被子植物,即植物種子誕生受一層種皮保護。和更早的植物生命相比,它的授粉作用得到改善,種子可以自由傳播。這種植物、動物和昆蟲之間的密切作用導致了在世界範圍內植物的多樣性不斷增加,有助於被子植物在植物界占完全控製地位。
橡樹,又稱櫟樹,屬於殼鬥科(Fagaceae)櫟屬(Quercus L.)。櫟屬植物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包括亞洲、歐洲、北美洲和非洲北部。櫟屬的現代分布中心在印度支那植物區(包括印度、中國西南部、越南以東),這個分布中心是櫟屬的起源地,加勒比植物區是櫟屬的次生分布中心。古新世早期,在上述起源地,櫟屬起源於三棱櫟。櫟屬起源以後分化出青岡亞屬和櫟亞屬,前者分布於東亞、東南亞,後者廣泛分布於北溫帶。櫟亞屬形成以後,分化出高山櫟組和巴東櫟組兩個原始類群,並通過巴東櫟-子櫟的路線演化出落葉櫟類。北美的櫟類有兩個來源,一是通過高山櫟、冬青櫟演化而成;另一類群源於歐亞的落葉櫟類。
櫟屬的分類。
在美國,橡樹隻能在奧索卡(Ozarks)及阿帕拉契(Appalachian)山脈的部分區域持續生存。證據顯示奧索卡橡樹出現在後冰川期,在奧索卡西部有大草原,草原太幹,橡樹不能生長。數個世紀過去了,由於降水量的變化,草原的邊界發生了移動,橡樹的生長區域也發生了變化。今天,奧索卡成了橡樹的主要生長區。這裏,土質差、降水量低使得橡樹生長緩慢,出現了生長“缺陷型”,而這種“缺陷型”的樹木不宜作為建築用木。對葡萄酒和蒸餾酒的生產而言,在奧索卡,橡樹的緩慢生長代表了充足的香味提取能力和高的氧化潛力。
奧索卡是白櫟(Quercus alba)的典型產地,而且貯量豐富,也是整個美國占主導地位的白橡樹種。而在其他區域,更普遍的是另一些亞種。
美國橡樹主要來源於私有林,主要通過自然繁殖。而在法國,情況完全不同,法國林地管理嚴格,常見的兩種橡樹:有柄橡和無柄橡幾乎以相等的比例生長,前者增長更快,數量更充分。盡管經過數年的消耗,但是,到了20世紀,管理仍然比較好,森林貯備量相對良性,數量也在不斷增長。
中國是櫟屬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目前發現的有51個種、14個變種、1個變型。栽培曆史較長的有2種,分布在全國各省區,是組成各地森林的重要樹種。主要有蒙古櫟(Q.mongolica Fisch ex Ledeb)、夏橡(Q.robur L.)、白櫟(Q. fabri Hance.)、栓皮櫟(Q.variabilis Bl.)、麻櫟(Q.acutissima Carruth)、槲櫟(Q.aliena Bl.)、槲樹(Q.dentata Thunb)、遼東櫟(Q.wutaishanica Mayr)等。
落葉櫟屬中的遼東櫟、栓皮櫟及槲樹均屬環孔材,心邊材明顯,木射線較寬,薄壁細胞發達,容積重較高,幹縮係數也較大,強度指標較高,屬於高強度的木材。其中,遼東櫟的纖維細胞較長,侵填體發達,早、晚材的導管直徑差異小,順紋抗拉力最大,栓皮櫟的容積重較其他兩種為高,幹縮係數的差異也較大。
實際上,橡樹和栗樹都具有陳釀葡萄酒所必需的品質:耐久性、易彎曲性和不滲漏性。然而,由於栗樹會產生過多的單寧和澀味,而且洞孔較多,陳釀時蒸發作用非常明顯,甚至高於橡樹的幾倍。因此,人們自然會選擇用橡樹來陳釀葡萄酒和白蘭地。
隨著經驗的積累及科技的進步,人們已經能夠比較精確地了解不同類型的木材及其特性。今天,橡樹主要生長在溫帶,其中,許多種屬於灌木,不適合生產橡木桶,僅在北半球就有500多種,另外,美國還有86種雜交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