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恩師難忘——周恩來(1 / 2)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感恩,它源於對生活的愛和贈予;它是一種最美的生活方式,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它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生命才會充滿溫馨;常存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靈魂才會更加純淨。感恩可以讓生活灑滿明媚的陽光,可以讓世界充滿美好的氣息。

恩師難忘——周恩來

在延安時期,周恩來在一次接見外賓並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過這樣一句話:“少年時代在沈陽讀書時,得到山東高盤之先生的栽培。可以說,沒有高先生就沒有我今天。”

高盤之先生是一位憂國憂民,追求進步的教師。1910年,高先生到沈陽東關模範學校任史地教師。周恩來恰於這年來到東北,成為該校的住校生。當時,高先生剪長辮,脫長袍,講課傳播救國救民的真理,宣傳革命誌士的愛國事跡,深受學生周恩來的敬仰;而高先生也十分器重與喜愛周恩來。師生二人經常在一起暢談救國真理。40年後,周恩來還深情地回憶:“高老師在課堂上慷慨激昂地宣傳革命思想,多次聲淚俱下地講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悲壯事跡。同學們聽了都義憤填膺潸然淚下。從那時起,我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913年,15歲的周恩來畢業前,高先生為他命名“翔宇”,殷切期望少有大誌的學生如鯤鵬展翅,翱翔宇宙。行前,少年周恩來也揮毫贈言:“同心努力,萬裏前程指日登。”以後,周恩來一直珍藏著恩師的照片,一直珍愛著“翔宇”這個名字。

一日為師,終生難忘。1951年12月3日,周恩來已是新中國的政務院總理,工作繁忙。但他聽說高先生的兒子高肇甫到了北京時,馬上前去迎接,並詳細地詢問高老師去世的時間,關心地詢問師母的身體情況。此後他多次邀請高肇甫一家到北京團聚。1961年,當他聽說自然災害後師母一家生活困難,便把自己節省下來的60斤糧票托人送到高家。一次高先生的兒子回山東,總理拿出一個紙盒,說:“裏麵是人參、咖啡和白糖,送給師母補養身體,是我的一點心意。”當兒子把總理的禮物送到老母親手中時,老人哽咽著說:“這麼大的官還記掛著從沒見過麵的我,我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啊!”

1962年,周總理給高家彙去100元錢,讓給師母治病和買補品。1963年師母病故時,周總理親自給高家寫信並寄錢表示哀悼。

周總理尊敬師長的行為給我們樹立了崇高的榜樣。

知恩圖報——魏顆、範曄

春秋時,晉國的魏武子有個愛妾。魏武子生病後,對他的兒子魏顆說:“我死之後,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對魏顆說:“我死之後,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後,魏顆沒有把那愛妾殺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魏顆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混亂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據父親神智清楚時的吩咐。”

後來,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交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廝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所俘,使得魏顆在這次戰役中大敗秦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