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酥炸技法及菜例

酥炸的方法

此法是將煮熟或生的原料掛上酥糊,入熱油中炸至表皮發硬時撈出;待油溫升高,再次下入複炸至酥脆外表呈金紅色(或金黃色),撈出瀝油成菜的一種炸法。

酥炸菜的特點

動物性原料菜肴:要求色澤金紅,外酥脆、內軟嫩,香味濃厚;植物性原料菜肴:要求色澤金黃,味道鹹鮮,脆嫩爽口。用此法製作的菜品有香酥肥雞、香酥鴨子、香酥乳鴿、酥炸牛肉、酥炸芸豆、酥炸西瓜條、酥炸平菇等。

酥炸的操作關鍵及注意事項

1.原料選擇

(1)動物性原料。應選用氣味醇正、潔淨鮮亮的整雞、雞腿、雞翅、雞脯肉、嫩鴨、乳鴿、豬蹄髈、豬五花肉、豬裏脊、豬肥腸、牛肉、羊肉、兔子、鵪鶉、狗肉、蝦仁、牛蛙、魚肉等。

(2)植物性原料。應選用新鮮、脆嫩、無蟲蛀的豆角、鮮蘑、香菜、香椿、青椒等,以及部分表皮光滑、無傷疤、無糜爛的鮮瓜果,如西瓜、桃、香蕉、蘋果、鴨梨等。

2.初步加工處理

(1)雞、鴨、鴿、鵪鶉等宰殺、褪毛、剖腹、去內髒後,清洗幹淨。

(2)雞腿、雞翅、豬蹄髈、豬五花肉等刮去殘毛汙物,洗幹淨。

(3)豬五花肉、豬裏脊肉、羊肉、牛肉切成400克左右的大塊;兔子宰殺處理幹淨,剁成100克的塊。

(4)豬肥腸用精鹽、食用堿、澱粉抓過,再用清水洗幹淨,切成5厘米長的馬蹄段;豬肉切成500克左右的塊。

(5)牛蛙宰殺後洗淨;蝦仁挑去泥腸,洗淨泥沙,擠壓瀝幹;雞脯肉去筋膜,同魚肉分別改成片、條狀。

(6)蔬菜類原料去蒂、黃葉、爛葉及不能食用部分,用溫水清洗幹淨;鮮瓜果則削去表皮,取肉改刀成條、片、橘瓣塊等形狀。

3.初步加熱處理

(1)動物性原料。將原料放入冷水鍋中,加入蔥段、薑片、料酒,燒沸後煮20分鍾,撈出用清水洗去汙沫,以除去原料的異味和血汙。但有的原料不需焯水,如蝦仁、雞脯肉、雞肉等。

(2)植物性原料。有些原料在酥炸前需焯水漬味,如豆角、鮮蘑等。但有些原料則不需焯水,如香菜、香椿等。焯水的方法是:將鍋內水燒沸,下入原料焯至六成熟時撈出瀝水,趁熱與精鹽、味精拌勻,待用。

4.正式加熱處理

大部分動物性原料都需做正式加熱處理後方可掛糊炸製。其方法是:將原料放入水鍋中加熱,加入蔥塊、薑塊、料酒、花椒、大料、丁香、桂皮、醬油、精鹽、香葉、草豆蔻、沙薑等,鹵至成熟或軟爛時(切勿過爛),連鹵汁一起出鍋,盛於盆內浸泡一會兒,取出瀝去水分。

5.糊的製作

(1)取麵粉50克、澱粉50克、油30克、精鹽1克及適量水調成酥糊。此糊適用於動物性原料,如雞塊、雞腿等。

(2)取蛋清2個,入碗內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打至起泡,加入細澱粉30克、麵粉30克、油15克和精鹽少許,調勻成酥糊。此糊適於植物性原料,如豆角、香菜、香蕉等。

不論哪種糊,都不能調得太稠或太稀。稠了,影響口感,改刀時易於脫落;稀了,掛不勻原料表麵,常出現“花臉”現象,影響到成菜的質量。

6.酥炸菜的油溫掌握

酥炸菜肴宜分兩次炸。第一次用低油溫(約六成熱),起定型作用。油溫不能太高或太低,太低原料下入後易脫糊;太高了,原料下入油鍋中易粘連,外表易糊,影響複炸效果。第二次用高油溫炸至色澤金紅(或金黃)、外表酥脆為宜。在整個炸製過程中,大塊原料(如整雞)要用漏勺托住以免原料與鍋底接觸發糊;小塊原料(如雞片)則應分散下鍋,以免粘連,要用手勺不停地翻動原料,使其受熱均勻,色澤保持一致。

7.刀工處理及裝盤

(1)雞、鴨、鴿、鵪鶉等斬成塊或條狀,原樣裝盤。

(2)雞腿拍鬆,套上紙花,呈放射形裝盤;豬蹄髈、五花肉、狗肉、牛肉、羊肉、裏脊切成片,整齊裝盤。也可將這些原料切成厚片,掛糊炸製,改刀切成條形裝盤。

(3)其他小型原料炸好後,可拍鬆直接裝盤,如雞翅、豆角、鮮蘑、蝦仁、雞片、魚條等。

8.補充調味

酥炸菜肴,一般都要做補充調味,才能使成菜味道雋美。其味碟有花椒鹽、甜麵醬(味碟製法見附錄)、蔥白、辣醬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