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結束語:有些警句最好要背熟 (2)(1 / 2)

還有,許多國家樂意狂購美國政府的債券,樂意幫助美國政府背債,美國人自然敢玩股市的遊戲。另外,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帝國。美國券商也有帝國情節。高盛的大頭領布蘭克費恩經常告戒自己:“如果你繼承了一個帝國,切不可在自己手上削弱或縮小帝國。”帝國的特點是什麼?帝國的特點是征戰。即有橫向發展,又有縱向發展。美國有世界霸權,許多能源在其掌控之中。美國稱霸國際金融市場,可以不斷攫取財富,為美國經濟輸血。我國的公司在國際期貨市場屢遭重創,而美國券商卻借此大發其財。

四、肉還是爛在自己鍋裏的好

美國券商是主張我們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他們還盛情向我們推廣各種金融創新產品。美國券商早已在國內國外搶占了絕大多數製高點。這種情況之下,美國券商當然要號召我們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了。他們是張網以待,請君如甕。

汽車行業我們開放了幾十年,發展了幾十年,以犧牲環境和對外讓利花大力氣發展汽車製造業。但結果如何呢?除了讓外商和少數中國人先富起來了之外,我們還以生產外國廠家的汽車為主,我們還是在為他人做嫁衣裳。難道金融行業會有不同結果嗎?希望資本市場不要重演汽車市場的悲劇。

美國券商財大氣粗,但幾乎從不批評我們。不僅不批評我們,還要為我們大唱讚歌,好話說得我們自己聽了都有點不好意思。在券商糖衣炮彈的攻擊下,我們不能不對他們產生好感,我們不能不對他們放鬆警惕。但是,他們一旦發動打擊,那是毀滅性的打擊。美國券商進行的是珍珠港似的打擊。曾記否,東南亞金融危機,美國券商重拳出擊,打的“小龍”、“小虎”落花流水、抱頭鼠竄。還有華爾街券商笑眯眯地把次級債產品作為金融創新產品賣給了我們,我們血本無歸之後,美國券商仍然麵不改色,心不跳。

我倒是以為,如果資本市場橫豎是險灘,橫豎是少數人賺錢多數人賠錢,如果資本市場是洪水猛獸出沒的地方,而大搞資本市場又是必由之路,那還不如少讓美國券商到我們的資本市場到處亂跑。美國券商在自己國內是唯利是圖,為富不仁,到了海外他們就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想不會。既然如此,還不如讓中國自己的券商賺錢。反正都是自己的階級弟兄嘛,肥水不流外人,肉還是爛在鍋裏的好。這點階級覺悟我們還是有的。可是券商賺了錢,還會認那些賠錢的苦命階級弟兄嗎?

五、山人可有妙計?

“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強國夢,而且希望一步到位,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發大財,至少是發小財。我們還喜歡製訂目標,在宏偉規劃中趕上並超過世界上的發達國家——至少要有一次精神勝利。如果資本市場不靈,許多人會問,可有其他良策?山人可有妙計?

我以為山人沒有妙計。自鴉片戰爭以來,無數仁人誌士一直在苦苦尋求救國良方,但都屢試屢爽,含恨而終,如何到了我們這裏就會靈丹妙藥?從概率上說就不可能。任何人自稱有靈丹妙藥在手,我們都應該對其保持警惕。開出股市這張治國良藥,無疑是要我們寅吃卯糧,飲鴆止渴。

捷徑是沒有的。但從曆史的經驗看,我們少犯錯誤,那就是最好的圖強辦法。反之,我們不僅不能大踏步前進,反而會大踏步後退。“大躍進”是這樣,“文革”是這樣,資本市場躍進也是這樣,美國的資本市場就是定期地大踏步後退。今天美國就犯了兩大錯誤,一是攻打伊拉克,再就是資本市場的冒進。我頑固地相信,避免破壞財富,比創造財富更加重要。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依。”美國那邊在瘋狂追逐利潤的時候,也給自己埋下了禍根。再過二三十年,美國的西班牙拉美後裔將超過歐美後裔的人口。那時候以歐美文化為基礎的美國文化難免會受到嚴重的挑戰,美國很可能會出現文化和思想上的混亂。

中國的證券監管機構在許多方麵還是做得相當成功的。隻不過我們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比如,創業板和金融期貨交易所出籠往後一推再推。這就很不容易,監督部門必須頂住來自各方的壓力,尤其是頂住來自勢力集團的壓力。美國那邊的金融老大總是催個不停,要我們快些再快些。我以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重溫偉大導師的教導:“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或許,在利益相關者的壓力之下,金融期貨交易所和創業板終將來到。但對國家來說,這是招財進寶,還是開門揖盜?怕是還不太好說。我想,兩個創新戰場遲遲不能問世,難處也就在這裏。

在挫敗美國券商詭計方麵,我們的證券監管機構再立新功。貝爾斯登問題徹底敗露之前,曾經企圖與我們的證券公司聯盟。正是因為我們的證券監管機構遲遲沒有批準這一交易,貝爾斯登的陰謀才沒有得逞。華爾街券商就是想以快製慢,告訴你“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逼你忙中出亂。我們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我們的證券公司能夠躲過一劫,是典型的以慢製快,我們的證券監管機構功不可沒。可惜,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貢獻沒有得到充分肯定,其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反到是常常被抓住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