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來到皇後爾朱英娥的住處,一起吃飯的還有九弟,自己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陳耀,陳耀不過三歲,已經能走了,“大哥吃飯!”

陳陽抱起弟弟放在椅子上,“一起吃!”

爾朱英娥給陳陽夾了一塊鹿肉,“今天怎麼來得這麼晚?”

陳陽抱怨道,“父皇叫我去批奏折,從早上批到現在才好,這奏折太費心思,我的手現在還酸呢!”

“你好好做,處理國家大事哪裏有不辛苦的,不過你父皇也太過分了,你還那麼小就開始把政事都開始丟給了你!”嘴上這麼說,爾朱英娥心裏還是很開心,看來兒子的太子之位穩如泰山,沒人奪得走。

另一邊,從政事解脫出來,陳寅端坐在皇宮的河塘邊釣魚,這水是從洛水裏引來的活水,裏麵魚兒也是野生的,非常鮮美。

苦坐一下午,陳寅一條魚也沒有釣到,在一邊的韓總管都有點看不下去,想叫人把魚掛上去,但又怕陛下不高興才作罷。

對於釣魚本就沒有耐心的陳寅把杆子一扔,“不釣了,浪費時間!”

“太子今天幹的怎麼樣?”

韓離回道,“太子今天從早上一直批閱奏折到下午,不曾懈怠,這是太子批閱的奏折!”

陳寅接過,打開一看,點點頭,,陳陽年紀雖小寫的字確是端正,提的建議也很中庸,按性格來說是個好的守成之君,殺氣沒有那麼大。

“很好,以後奏折都給太子處理了!”

陳寅現在除了征伐之事還有其他的製度改革等大事自己上心以外,具體施行的政事都交給內閣宰輔們去做,垂拱而治。

看起來非常的悠閑,但是這需要高度的智慧才能做到,道家講的無為而治,隻有最高等的君王才能做到。

太子現在還小,需要多處理奏折,等以後有了經驗才能放手。

有了太子的分擔,陳寅現在每天的工作隻有早上七點的大朝會,禦史大夫崔柳發現最近皇帝開始勤政起來,每天早上都起來參加大朝會,不像原來的一樣三天一次。

朝會上,崔柳出列讚歎,“陛下能聽從言官的建議勤政,真是百姓之福,社稷之福!”

聽到這家夥的讚歎,陳寅也很高興,崔柳從狀元開始一路升官,到如今的禦史大夫,正直敢言,好幾次都差點氣得陳寅要殺人,好在這家夥提的都是正確的建議,可以提醒自己,陳寅就忍下了。

“哦,難得聽到崔愛卿說一句好話,今天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哈哈哈!”

崔柳麵色不變,“臣隻是 秉公直言,不是故意諂媚君上!”

下了朝會之後,征事堂的幾位秘書郎議論道,“走,今天的折子還沒整理,得先給太子殿下送去!”

崔柳豎起耳朵聽明白了,原來不是陛下變勤快了,而是太子開始處理政事,陛下每天沒事就隻能參加朝會!

“真是本性難移,陛下又墮落了,我得勸諫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