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局混亂,陳寅決定編修一部承上啟下的法典,陳寅下令,召集天下大賢在翰林院修訂律法,賜名“元律”。
朝廷的旨意一出,天下會律法的賢人紛紛動身趕往洛陽。
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之中,北齊律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其重要意義不可小覷,它為後世的法律體係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這部律法明確地界定了令人發指、罪無可恕的十條大罪,即所謂的“十惡不赦”之罪。
這十大罪行包括:妄圖推翻政權的“謀反”;企圖毀壞皇家宗廟、陵墓及宮殿的“謀大逆”;
背叛本國而投向他國的“謀叛”;毆打或殺害直係尊親屬等惡劣行為的“惡逆”;
滅絕人道、殘忍至極的犯罪行徑如殺人全家、肢解人體等被歸為“不道”;
對皇帝及其相關事物表現出極大不敬的“大不敬”;
忤逆父母、不盡孝道的“不孝”;
親族之間不能和睦相處的“不睦”;違背道義和公序良俗的“不義”;以及家族內部混亂不堪、發生不正當關係的“內亂”。
聲名遠揚的渤海封氏一族以其深厚的律學造詣脫穎而出,成為主修。陳寅下令由封墨來主持編修元律,。當封墨得知此消息時,心中激動萬分,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於是毫不猶豫地率領著自己的家眷馬不停蹄地趕往都城洛陽。
臨行前,他立下誓言:若不能完成元律的修訂工作,便絕不歸家!畢竟,要想成功修訂一部完善的律法並非易事,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少則十幾年,多則數十年之久。對於這一點,封墨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關於內政,律法,陳寅基本完成了改革,政權的製度架構已經和明清時候差不多了,已經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
修戰幾個月,陳寅決定要統一天下,七月二十三,陳寅下令,舉全國之力南下,自己禦駕親征,從關中巴蜀各抽調了五萬大軍,再加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抽調的兵,總計三十萬人,率領三十萬大軍由徐州直撲建康。
由於這次兵馬太多,陳寅也不放心高歡,爾朱榮,宇文泰三個曹操掌控如此大軍,幹脆自己為主帥,禦駕親征。
三十萬戰兵,加上百萬征發的民夫加輔兵,陳寅對外宣稱百萬大軍。
陳寅給陳霸先寫信道,“朕今有百萬大軍,大軍綿延幾百裏,足可以投鞭斷流,劈山斷海,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
建康,陳霸先看完陳寅的信後也是麵色陰沉,朝堂之上,如今陳霸先深得皇帝的信任,加封大將軍,丞相,朝政大事基本都是陳霸先處理。
皇帝蕭鐸問道,“元軍氣勢洶洶,百萬大軍南下,愛卿以為該如何應對?”
陳霸先回道,“陛下勿憂,當年肥水之戰,天王符堅也是百萬大軍,結果確是大敗,最後還丟了江山,臣相信自己也能和謝安一樣挫敗陳寅大軍!”
百萬大軍,還有糧草調動都不簡單,好在百姓都知道陳寅要統一天下,紛紛自帶幹糧,用小推車幫忙運送糧草,從徐州到鍾離前線,到處都是百姓運糧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