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午,在陳氏夫人的監督下,葉文無奈的在家裏準備著東西。一邊收拾,一邊回憶明朝的學校。
此時的大明此時設立十三個布政使司,分管天下一百四十府,一百九十三州,一千一百九十三縣。另有邊疆少數民族的府十九個,州四十七個,縣六個。縣以下還有衛、所的行政區域劃分。從洪武三年開始,全國各地的府、州、縣甚至衛所均開始興建學校。其建置為:府管轄的學校設教授,州設學正,縣設教諭,各一名(相當於現在的校長)。俱設訓導,府四名,州三名,縣二名。生員(學生)之數,府學四十人,州、縣以次減十。師生按月供給食米,每人六鬥,有司給以魚肉。學官的月俸按級別不同而有所差別。
雖然當年的規定實在這樣的,可是隨著文風的盛行,天下讀書人迅速的增多,各個貸方的生員都增加了不少。這些數字也就成了擺設,隻不過大多數的學生都需要自己帶吃的,找地方住,而且還需要繳納一些錢財。
朝的地方學校將科舉考試中必考的項目,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禦(騎馬)、書(書法)、數(算術)設科分教。也就是說,除了《五經》中的一經必學之外,這五科也是必學的課程。教育學生務求其成才,頑皮不遵守學校規章製度者予以斥退。剛入學的學生稱為附學(附生),吃住必須自家解決。各地設提學官,每年給府、州、縣的學生舉行考試,稱為歲考。根據考試成績分為六個等級,一二等(學生)皆給賞,三等如常,四等撻責,五等則廩、增遞降一級,附生降為青衣,六等黜革(開除學籍)。
隻是因為進士科的火熱,很多地方的學院並不是按照規定的科目進行教學,而是針對八股和策論進行教學。也就是考什麼我們教什麼,和後世的教育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對於自己的成績,葉文是絲毫不擔心,在浠水縣,葉文不相信誰還能給自己一個差,最次也是三等。葉文今年十三歲,按照這個時候的禮儀,他是去年剛過的童關禮。也就是去年才入的縣學,以前都是葉昌給請來的先生,在家裏教導葉文。
隻不過是簡單認識了一些字,學了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樣的啟蒙書籍。至於科舉考試的四書五經,葉文不過剛剛開始學習,而且因為受傷,這一耽誤就是三個月。
對於這件事,葉昌雖然很焦急,可是卻也沒有說出來。也是因為葉文還還小,這個時代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對於葉文這個年齡的來說,不過是剛剛入學的小學生,曠幾天課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還是因為受傷,自然是沒什麼的。而且因為葉昌的身份,倒也沒什麼人說什麼,那些葉昌的老師見到都是關心的問問葉文的身體狀況。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