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借機篇 抓住機會女神腦後的長發(1 / 3)

機會是一朵飄浮不定的雲,機會是一陣輕拂而過的風。大千世界,充滿了種種挑戰,同樣也充滿了種種機會。成功與失敗的差別在於機會女神來到你身邊時,你有沒有及時握住它。握住它,成功就會青睞於你;失去它,成功就會與你失之交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要想成功,必須積極行動起來,機會女神偏愛那些有準備、有頭腦的人。

機會需要自己主動去創造

整天抱怨自己沒有時間或者機會的人正是那是遊手好閑的人,而不是勤奮工作的人。試想,你不去努力創造機會,機會怎麼會垂青於你呢?

從古到今,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的一生是由命運安排的,仿佛它是一種超脫於萬物存在的力量。其實,命運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如同道路是由人走出來的一樣,機會也是由人創造出來的。別把自己寶貴的時間用在等候機會上,那樣隻會讓你什麼機會也沒有。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靠在一塊草地上,懶洋洋地曬著太陽。這時,從遠處走來一個奇怪的東西,它全身發著五顏六色的光,六條腿像船槳一樣向前劃著,使它的行走十分快捷。

“喂!你在做什麼?”那怪物問。

“我在這兒等待機會。”年輕人回答。

“等待機會?哈哈!你知道機會是什麼樣嗎?”怪物又問道。

“不知道。但我聽說機會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它隻要來到你身邊,那麼,你就會走運,或者當上了官,或者發了財,或者娶個漂亮老婆,或者……反正,美極了。”

“你連機會什麼樣都不知道,還等什麼機會?還是跟著我走吧,讓我帶著你去做幾件對你有益的事吧!”那怪物說著就要來拉他。

“去去去!少來添亂,我才不跟你走呢!”年輕人不耐煩地攆走那怪物。

那怪物隻好一個人離去了。

這時,一位長髯老人來到年輕人麵前問道:“你為什176麼不抓住它啊?”

“它是什麼東西呀?抓住它有什麼用?”年輕人問。

“它就是機會呀!”長髯老人說道。

“天啊!我把它給攆走了!”年輕人後悔不迭,急忙站起身呼喊機會,希望它能返回來。

“別喊了,”長髯老人說,“我告訴你關於機會的秘密吧。它是一個不可捉摸的家夥。你專心等它時,它可能遲遲不來,你不留心時,它可能就來到你麵前;見不著它時,你時時想它,見著它時,你又認不出它;如果當它從你麵前走過時你抓不住它,麼它將永不回頭,使你永遠錯過了它!”

“我這一輩子不就失去機會了嗎?”年輕人哭著說。“那也未必,”長髯老人說,“讓我再告訴你另一個關

於機會的秘密,其實,屬於你的機會不止一個。”“不止一個?”年輕人驚奇地問。

“對。這一個失去了,下一個還可能出現。不過,這些機會,很多不是自然走來的,而是人創造的。”

年輕人甚是不解。

“剛才的一個機會,就是我為你創造的一個,可惜你把它放掉了。”老人說。

“那麼,請您再為我創造一些機會吧!”年輕人說。“不,以後的機會,隻有靠你自己創造了。”

“可惜,我不會創造機會呀。”

“現在,我教你。首先,站起來,永遠不要等。然後,放開大步朝前走,見到你能夠做的有益的事,就去做。那時,你就學會了創造機會。”

人不僅要能把握機會,還要能千方百計地創造機會。機會是不會自動找上家門的,必須學會自己給自己製造機會。仔細想想,我們能憑借依靠的東西是有的,隻要細心去找。如果你總是等待,那麼機會永遠不會叩響你的房門。在取得了一次戰役勝利後,有人問亞曆山大是否等待下一次機會,再去進攻另一座城市,亞曆山大廳後竟大發雷霆:“機會?機會是靠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不斷地創造機會,正是亞曆山大之所以成為曆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的原因,也唯有不斷創造機會的人,才能建立轟轟烈烈的豐功偉績。

做任何事情總是等待機會是極其危險的,一切努力和希望都可能在等待中付諸東流,而機會最終也會與他失之交臂。

即使是再艱難困苦的境地,也不應消磨我們找尋和創造機會的勇氣。如果在困境中林肯說:“我沒有機會!”這位生活在窮鄉僻壤的苦孩子,如何能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總統?同時代許多出身於良好家庭環境的孩子,他們有漂亮的學校,藏書豐富的圖書館,為什麼成就反而不如一個茅舍裏生長起來的孩子?

機會絕非上蒼的恩賜,優秀的人不會坐等機會的到來,而是主動創造機會;一個成功人士,絕不是一個逍遙自在、沒有任何壓力的觀光客,而是一個積極投入的參與者,善於創造機會,並張開雙臂擁抱機會的人,是最有希望與成功為伍的。

比爾·蓋茨在總結自己的成功時,曾說過這樣的話:178“我的人生就是由很多一個又一個的機會構成的,每一個機會都來得恰到好處。我所做的,就是及時地把握住了這些機會。”在今天看來,正是這些機會,才給了比爾·蓋茨今天的一切。

1980年,也就是比爾·蓋茨25歲那年,他迎來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機會。當時,IBM公司給比爾·蓋茨打了個電話,說想在IBM的個人計算機上安裝微軟公司的軟件。當時的微軟公司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可以說在業界沒什麼名氣,比爾·蓋茨敏銳地意識到自己攀到了高枝。

雖然IBM的人早知道蓋茨年輕,但在見麵後還是十分驚訝。因為蓋茨看上去幾乎就像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可在交談15分鍾以後,他們卻認為蓋茨是他們有史以來交往過的最出色的人物。IBM的人回去後即建議以微軟作為合作夥伴,並且在一個月之後又安排了第二次會麵。在第二次會麵的一整天麵談中,蓋茨回答了IBM設計組無數的問題。當被問道“你們公司像你這樣的人有幾個”時,蓋茨聳聳肩,習慣性地扶了扶鏡架,說道:“每個人都是如此。”然後攤開手,身體向後一仰,笑道:“我是公司學曆最低的,僅上過1年大學。”

合作的談判成功了,然而真正艱巨的工作還在後麵。根據合同,蓋茨的軟件必須在1981年3月底前設計完成。合同的第一項訂貨是操作係統,據估計,除了操作係統本身以外,僅僅是軟件的轉換工作就需要4萬條指令。盡管時間極其緊迫,情勢令人焦慮,而且他隨時感到來自IBM的壓力,但蓋茨還是決定冒險拚一下。他對母親說:“媽媽,您可能半年見不著我了。”

從機會上門到抓住機會,從把握機會到成功地將機會轉化成勝利,比爾·蓋茨一步一步地走著。他非常清楚,機會的上門是千年不遇的緣分,但更需要充分的準備和後天的努力,才能把機會變成成功的現實。

到了1982年5月,DOSl。1正式完成,IBMPC機也正式研製成功了,微軟的DOS也因此成為了行業的唯一標準。從此以後,隨著IBMPC機的銷售量與日俱增,微軟的DOS逐漸鞏固了其基礎的地位,為其開發的應用軟件也越來越多。比爾·蓋茨最終成了最大的贏家,那時他還不到27歲。

蓋茨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很多人可能會說是“機會”。不錯!如果IBM沒有找到微軟,那麼微軟就不可能和“藍色巨人”進行第一次合作,也就不可能有微軟的今天。但是,如果沒有微軟長期的努力、技術儲備和在業界良好的口碑,IBM也不可能輕易找上門來。對於我們每個普通人來說,都渴望能夠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得到“貴人”的相助,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中修身養性、為人所稱道的話,那麼我們又怎麼能入“貴人”的法眼呢?

此外,如果蓋茨沒有平時培養的技術儲備和忘我的工作熱情,他也很可能無法完成IBM交給的如此緊迫的任務,那麼成功仍然無從談起,從而使機會白白地從手中溜走。

由此可以看出,機會不會從天而降,它需要自己去爭取,需要自己去尋求、去創造。守株待兔得來的永遠隻有一隻兔子,隻有積極的行動,才會獲得成千上萬隻兔子。

要想贏得難得的機會,就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勤學苦練,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自己的才能,壯大自己的實力,為迎接機會的到來做好充分的準備。隻有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重視和肯定,最終獲得機會的垂青!

從別人所未見處找機會

成功離不開別具一格的創意,離不開獨辟蹊徑的能力,隻要你敢於創新,敢於突破常規,機會女神就一定會邂逅於你。

一個渴望成功的人,必須具有一種見別人之未見、行別人之未行的精神,如果隻懂得隨大流做事,那你注定要落在人後。隻有思路獨特,從別人所未見處找到機會才能早日成功。

靠經營花卉發家的法國著名美容品製造商伊夫·洛列,從1960年開始生產美容化妝品,到如今他在全世界已經擁有超過千家的分店,他的產品在世界各地都深受人們的喜愛。

由於伊夫·洛列天生對花卉有極大的興趣,所以一直經營著一家花卉店,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一位醫生那裏得到了一種專治痔瘡的特效藥膏秘方。他對這個秘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想:能不能使花卉的香味進入一種藥膏,使之成為芬芳撲鼻的香脂呢?

說幹就幹,憑著濃厚的興趣和對於花卉的充分了解,沒過多長時間,伊夫·洛列就研製成了一個香味獨特的植物香脂。他十分興奮,於是便帶上他的產品去挨家挨戶地推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幾百瓶試製品很快就賣得一幹二淨。因此,伊夫·洛列想到了利用花卉和植物來製造化妝品。他認為,利用花卉原有的香味來製造化妝品,能給人以自然清新的感覺,而且原材料來源廣泛,所能變換的香型種類也非常多,前途一定會大好。他便開始去遊說美容品製造商實施他的計劃。

但是在當時,人們對於利用植物來製造化妝品是抱否定態度的。幾乎每個製造商都沒有聽在伊夫·洛列的建議便搖搖頭、揮揮手,對他下了逐客令。可伊夫·洛列堅信自己的新穎想法沒有錯。於是,他自己向銀行貸款,建起了自己的工廠。1960年,洛列的第一批花卉美容霜研製出來了,他開始了小批量的生產,美容霜在市麵上引起了極大轟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順利賣出了70多萬瓶美容霜,這使洛列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可以說伊夫·洛列利用花卉來製造美容品,是一次大膽的嚐試,但他利用郵購的方式來推銷產品,更可以說是一種創舉了。

伊夫·洛列在開創了自己的公司之後,曾在報刊上刊登過廣告,但收效甚微。有一天,他突然有了一個想法,在廣告上附上郵購優惠單,他想這樣一定會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於是,他在《這兒是巴黎》雜誌上刊登了一則廣告,並在上麵附載了郵購優惠單。《這兒是巴黎》是一份發行量較大的雜誌,結果其中40%以上的郵購優惠單給寄了回來,伊夫·洛列成功了。一時間,他這種獨特的郵購方式使他的美容品源源不斷地賣了出去。後來,他又擴建了自己的工廠,並且在巴黎的奧斯曼大街設了一個專賣店,開始大量地生產和銷售化妝品了。

正是由於伊夫·洛列懂得從別人所未見到處找機會,利用花卉來製造美容霜,而且采取當時聞所未聞的郵購方式,從而使自己的事業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成績。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隻在一棵樹上吊死,因循守舊、墨守成規隻會導致事業的失敗,跟在別人背後慢慢地前行,是絕不可能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的。

生活中,有的人有主見、有個性,思路新穎,決不盲從別人,這種人往往比較容易獲得成功,獨到的眼光、見解,就是他們成功的秘訣。不墨守成規,有獨特的思路,這不僅是做事成功的保證,也是我們做人處世不可缺少的精神。

可口可樂是風靡世界的飲料,它的成功首先應歸功於配方的奧妙,所以,這個配方是世界上最為保密的資料。同時也不得不歸功於可口可樂瓶子的不斷改進設計。您可能不知道可口可樂瓶子經過了怎樣的變遷吧?

原來的可口可樂瓶子是同裝汽水等其他飲料一樣的玻璃瓶子,並無什麼特色,如果不看瓶貼是難以把它與其他飲料區別開來的。後來,瓶子變矮了,而且玻璃上帶有棱帶或花紋,帶著它的特有標誌,使顧客一眼就能認出它來,這種改進使可口可樂的瓶子增強了牢固感、易握感和美感。現在在一些飯店和商店裏還能偶爾看到這種所謂的玻璃瓶裝或是簡易裝的可口可樂。實際它是正宗的可口可樂的包裝。雖然隨著塑料的廣泛使用和易拉罐的興起,這種具有特色的可口可樂瓶子漸漸變得稀少了。但在當時,這無疑是飲料瓶子上的一場革命。這個設計的成功,還使可口可樂獲得了巨額的利潤。

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有個名叫魯托的青年製瓶工人。一天和女友約會。女友穿著一條款式新穎的裙子,這條裙子在膝蓋上麵的部分較窄,使腰部顯得富有吸引力。魯托神情專注地望著女友的裙子,使女友覺得很難為情,便問道:“你在想什麼?”

“我在想著瓶子。”

“你明明是看著我的裙子,怎麼會是想著瓶子呢?”女友覺得很奇怪。

“如果把瓶子做成你那條裙子的式樣就好了。”

女友知道魯托是個很有事業心的小夥子,她喜愛他的就是這一點,就支持魯托吸取裙子設計的優點來改進瓶子的設計。魯托於是把女友裙子的線條引進到瓶子上來,做成了一種富有線條美的瓶子,還在瓶子上加上女友裙子布料一樣的花紋,新穎的可口可樂瓶子就這樣做出來了。

這種瓶子不僅美觀、別致、易握,而且由於瓶上有了線條,使裏麵裝上的可口可樂看起來比實際的分量多。

1923年,魯托將新設計的瓶子的專利賣給了可口可樂公司獲利600萬美元,因而使他在一夜之內名利雙收。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在市場經濟中,有心人有占不盡的市場,發不完的財。那麼怎樣才能成為“有心人”呢?成功者的實踐告訴我們,如果用新的理念和新的眼光細心地去觀察、去尋覓、去琢磨、去挖掘,就會欣喜地發現,市場存在著大量商機。魯托就是這樣一位有心人,他從女友迷人的裙子上獲得了為可口可樂公司設計瓶子的靈感,把瓶子做成了一種富有線條美和繪上花紋的東西。這巧妙的構思令他名利雙收。

機遇是普遍而客觀存在的。它並沒有注定要被誰發現。

善用頭腦、仔細的人在一般普通的事物中就可以發現許多的機遇。而對凡事馬馬虎虎的人來說卻怎麼也找不到機遇。

遵義沙發大王羅忠福的經曆就是如此。一次偶然的機遇,新婚的羅忠福在廢舊汽車裏發現了軟車座的構造與沙發相接近,而那時他正為跑遍全遵義市買不到一隻沙發而發愁。他看見沙發的原理不過就是坐墊下有幾個彈簧而已。羅忠福是個鉗工,做一隻沙發輕而易舉。新房裏自製的沙發得到妻子的稱讚。羅忠福靈機一動,這說明遵義乃至全國都有巨大的沙發潛在市場,我何不辦個家具廠呢?說幹就幹,他辦起了第一家屬於自己的工廠。工廠一開始就紅紅火火,幾百套沙發剛做成就銷售一空。1979年,他居然還在中央電視台打了家具廣告。一代沙發大王就此崛起了。

分析當時的情況,不可否認,懂得沙發下是彈簧又有能力自己做的人在全國絕不是少數,也許已經有人自製過沙發。可見這個沙發潛在市場的機遇是客觀平等的。羅忠福腦子比別人領先了一步,不但自己坐沙發,還意識到了機遇就在眼前。所以這個客觀平等的機遇也很公平地被羅忠福發現了。

機遇是那樣廣泛地存在,它又是那樣的公平與客觀。當你失去機遇時,你不能怪誰,隻能怪自己。它一直在那兒,你卻沒發現。別人發現了,那是因為腦筋轉得快。機遇可沒有主動投懷送抱。所以,朋友們,不妨對你周圍的東西睜大眼睛。

不要放手讓機會溜走

機會是在紛紜世事之中的許多複雜因子,在運行之間偶然湊成的一個有利於你的空隙。

千裏馬要是遇不到伯樂,也隻能下轅拉車;幹柴遇不到烈火,就永遠不會燃燒;英雄生不逢時,隻能望洋興歎!機會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可是在很多時候,機會就像一匹烈馬,你必須盡力追趕它,死命勒住它,它才不會溜走,才會被你馴服。

當很多人來競爭一個機會時,成功率似乎不到10%。但是,由於有許多不願在希望渺茫的蠢事上浪費時間的聰明人會主動放棄,剩下來的那些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的“傻瓜”和偏執狂,其成功率事實上已提升到60%甚至80%。所以,著名的英特爾公司總裁格魯夫有一句名言: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人生在世,永遠不缺少機會,但是,機會對有些人毫無意義,因為他們輕易就放棄了。隻有那些積極主動、抓住機會不放鬆的人,才能將機會變成一生的幸運。

很多年以前,一個名叫吉姆的美國孩子去一家雜貨店應聘。他的競爭者還有另外六個孩子。店主一時不能決定選誰,便想出了一個遊戲:在地上插一根小鐵棒,讓孩子們在五米開外用石子投擲,誰擊中的次數最多便錄用誰。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投擲。但由於鐵棒太小,他們誰也沒有擊中一次。於是,店主叫他們第二天再來試試手氣。

第二天,那六個孩子都沒來,隻有吉姆一人來了,店主理所當然地決定錄用他。但吉姆卻說:“先別忙,我還得試試那根鐵棒。”

吉姆站在昨天的位置,擲了十個石子,居然六次擊中鐵棒。店主吃驚地問:“孩子,你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吉姆說:“昨天晚上,我整晚都在練習投擲鐵棒。”

店主更加吃驚,說:“孩子,如果你始終用這種態度做事,將來一定大有出息!”

從此,店主對吉姆悉心栽培。後來,吉姆果然成為一家大公司的總裁。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抱怨說:“某人的機會真好!我怎麼沒有那麼好的機會!”“要是我有了那個機會,我就……”,等等,然而真的有一個貌似“機會”的東西上門時,他卻又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簡直是異想天開!”“這根本不是機會!”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機會就這樣在“不可能”中溜走了。

那麼,是什麼妨礙了我們抓住機會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過於相信我們的思維定勢,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這樣是不行的,那樣才是走得通的”。於是,在這種四平八穩的懶惰思想驅動下,我們過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太平時日,卻總是抓不住那上門的機會。

一位年輕的大學講師在某次畢業典禮上聽策劃大師渥朱諾·威爾遜的講演。恰好這位講師剛寫完一本關於政治科學的論著,被出版商拒絕。此書傾注了他的心血與信念,若無法出版,必將使他對日後的教學生涯感到無望。恰在此時,威爾遜的某些話觸動了他的靈感,他頓時覺得非向這位前輩求教不可。但他又聽說威爾遜為人冷峻,十分難以接近,又有一絲猶豫。然而在內心靈感的驅動下,演講結束後,他還是穿過人群,大膽走向威爾遜。

他攥住威爾遜的手,飛快地說:“你的演講太好了,我剛好寫了一本書……”他用扼要的幾句話陳述了他的理論。

威爾遜搖頭說:“不,你錯了,讓我告訴你為什……”他約這位講師午餐後到教工俱樂部見他。威爾遜真誠的開導使年輕人茅塞頓開,他開始著手寫一本新書,此書最終售出了100000冊。

可以說,是渥朱諾·威爾遜的開導改變了這個年輕人的一生。假如這個年輕人不敢向威爾遜請教,那麼,他就等於放過了一個提高自己的絕好的機會,那麼,他的一生可能就要虛度了。

林語堂曾講述當年的一段故事:“一天,一位先生宴請美國名作家賽珍珠,林語堂也在被請之列,於是他就請求主人把他的席次排在賽珍珠之旁。席間,賽珍珠知道座上有許多中國作家,就說:‘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國出版界印行?本人願為介紹。’座上人當時都以為這是一種普通的敷衍說詞而已,未予注意;唯獨林博士當場一口答應,歸後以兩日之力,搜集其發表於中國之英文小品成一巨冊,而送之賽珍珠,請為斧正。賽因此對林博士印象至佳,其後乃以全力助其成功。據說,當日座上客中尚有吳經熊、溫源寧、全增嘏等先生,以英文造詣言,均不下於林博士,故在事後,如他們亦若林氏之認真,而亦能即日以作品送諸賽氏,則今日成功者未必為林氏也。”

由這段故事看來,一個人能否成功,固然要靠天才、190要靠努力,但還要善於把握機會,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人的一生無不充滿標誌著命運轉機的戲劇性情節。而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成功人士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成功的機會。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居裏夫人發現鐳的過程看出來。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表了一篇工作報告,詳細地介紹了他通過多次實驗發現的鈾元素。鈾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能自動地、連續地放出一種人的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和一般光線不同,能透過黑紙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倫琴發現的X射線也不同,在沒有高真空氣體放電和外加高電壓的條件下,卻能從鈾和鈾鹽中自動發生,鈾及其化合物不斷地放出射線,向外輻射能量。

由於曆來科學家們都認為,各種元素的原子是物質存在的最小單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變的。因此,貝克勒爾就隻是把它當成了自然現象,因為按照傳統的觀點是無法解釋釙和鐳這些放射性元素所發出的放射線的。這些能量來自於什麼地方?這種與眾不同的射線的性質又是什麼?細心的居裏夫人從中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決心揭開它的秘密。1897年,居裏夫人選定了自己的研究課題———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正是這個研究課題,把她帶進了科學世界的新天地,最終完成了近代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並奠定了放射化學的基礎,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居裏夫人說:“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造時機,智者191不放過時機。”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西方有一句諺語:“通往失敗的路上,處處是錯失了的機會。坐待幸運從前門進來的人,往往忽略了它從後窗進入的機會。”不要輕言放棄,因為機會正在你的指縫間穿行。有時候我們缺少的就是這種等待機會的耐心與勇氣,在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往往忽略了這個道理。雖然等待的結果往往是失望,但是你要以一種豁達的心態去對待失望,你便會從失敗中獲得平和的心境,從而重新鼓起勇氣,就像甘布士把失敗說成是提著行李去散步,那是一種怎樣積極的心態啊!如果他在失敗後抱怨命運,他便不會去爭取生命中許許多多萬分之一的希望,更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了。

有一次,甘布士要搭火車去外地,但此時剛好是聖誕前夕,到外地度假的人特別多,火車票十分不好買。甘布士夫人打電話到車站去詢問,答複是全部車票已經賣完,不過,如果不怕麻煩的話,可以到車站碰碰運氣,看是否有人臨時退票。最後,車站工作人員還特別強調說:“這種機會或許隻有萬分之一。”可是,甘布士還是欣然提了行李,準備趕往車站。

夫人不解地問道:“機會那麼小,你到車站肯定買不到車票。”

甘布士不以為然地答道:“那沒有關係,我就好比去散了一次步。”

甘布士來到車站,等了很久一直沒人退票,但他還是耐心地等待著。就在火車還有幾分鍾就要離站時,一個女人匆忙趕來退票,因為她家裏有急事,隻得改期。於是,甘布士如願以償,搭上了火車。到達目的地後,甘布士給夫人打了一個長途電話:“我抓住了那隻有萬分之一可能的機會,因為我相信,一個不怕吃虧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後來,甘布士在生活中正是憑著這種不放棄萬分之一機會的執著,從一家織造廠的小技師,成為擁有5家百貨商店的老板,然後又成為企業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甘布士在一封給青年人的公開信中誠懇地說道:“親愛的朋友,我認為你們應該重視那萬分之一的機會,因為它將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說,這種做法是傻子行徑,比買彩票的希望:還渺茫。我認為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因為開獎券是由別人主持的,絲毫不由你主觀努力所決定,但這萬分之一的機會,卻完全是靠你自己去完成的。”

更多的時候,我們缺少的是為萬分之一的成功機會而去拚搏的信心,看似不可能便放棄了。我們常常嘲笑那些為了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而癡心奮鬥的人,笑他們的愚蠢和不明智,可是想想因為目標遙遠而放棄希望的我們,不是更應該被嘲笑嗎?

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雖然有時候看似簡單,但是我們不曾注意的地方,成功者一定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所以太多的時候我們隻羨慕別人輝煌的時刻,卻很少去想別人曾經怎樣為了萬分之一的機會而付出的汗水。

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機會,隻要你去努力爭取,便會193有成功的希望,而如果你放棄,一切便等於零。成功與失敗之間的距離,其實隻隔著一顆充滿期望的心!

有機會不借,過期作廢

人一生的遭遇,往往決定於人生道路上的關鍵的幾步是走對了還是走錯了。這實際上也就是說,就看你在一生中的幾次重要的機會到來時,是敏銳果斷地及時抓住和利用了它們,還是讓它們悄悄地溜走了,或眼睜睜地看著它們擦肩而過。

現實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一種人:當機會或貴人整天圍在他身邊時,他感覺稀鬆平常,所以有機會不借,有貴人不求,結果,等到時過境遷,機會和貴人失去的時候,他才追悔莫及。而那些成功人士,他們能夠利用身邊的每一個機會,借助身邊的每一個貴人,為自己排憂解難,助自己走向成功。

在2000年底至2001年初,李嘉誠之子李澤楷的電訊盈科受網絡泡沫的衝擊,股價一跌再跌,遭遇前所未有的股市危機。“小超人”使盡渾身解數終掙紮於困境之中。

這時,平常不願在媒體和公眾麵前露麵的其父李嘉誠忽然一反常態,頻頻出鏡。

2001年春節前夕,1月18日,星期四,中午12時45分,李嘉誠、李澤楷父子及隨行的兩名保鏢,突然雙雙在位於香港的香格裏拉酒店出現。當他們穿過人來人往的酒店大堂,乘扶梯前往下層中餐廳“夏宮”之際,被宴會廳門外等候來訪新力坡副總理李顯龍的記者發現,全場即刻一陣熱鬧。當日他們在夏宮訂了一間貴賓房,沒有與往日那樣去的大門-側、不大引人注意的那一間,而是在侍應帶領下,穿過廳堂走作位於大堂正麵的那一間。當時正值午間就餐高峰期,大廳內的眾多客人均可目睹兩父子吃飯的情景,吸引了不少目光,招得陣陣耳語;每當貴賓房門打開時,大廳客人均引頸內望,企圖窺看父子二人在房內用餐之景。飯局約在2點15分結束,李氏父子早知門外有數十名記者守候,還是一起走出夏宮。李嘉誠一見到記者便似乎帶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笑眯眯地說:“怎麼大家在這裏?他可不是你們想像的那樣(洽談收購大東所持的電盈股份),隻是同朋友吃頓飯。”

李氏父子一起吃飯被記者碰上,絕非巧合,毫無疑問是事出有因。該酒店一名大堂職員講述,李嘉誠每月都會有幾晚上到香格裏拉吃飯。此次與兒子李澤楷一同就餐於記者眾多的酒店,恰逢盈科的股票狂跌之際,這難道不是李嘉誠用其名,在幫助其子渡過難關嗎?這分明就是李澤楷借其父來助自己掙脫股市泥潭。

作為長江實業集團主席的李嘉誠與李澤楷父子倆有意在一家酒店公開進餐,名人的簡單事情意義也不會單純了,他們的共餐也不再是父子進餐那樣意義簡單了。而李澤楷當時接受記者采訪時卻強調,配售事宜正做出部署,但法律所限,暫時不能公開計劃。被問及電盈是否同剛來港的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洽商與新加坡電信合作之事,李澤楷則三緘其口。談到是否向父親求助,他說“沒有主動(向李嘉誠)要求協助”。問及其父會不會主動相助,李澤楷說“你問他吧!”李澤楷同時還否認基金不願吸納電盈股份,並了解到有些基金一直對電盈進行研究,他對這些基金完全有信心,但待適當時再公布。對此前傳言該公司互聯網主營業務將延遲上市,他的回答,互聯網主營業務計劃一年中、當市場容許時上市,麵對市場上種種傳言,他無法196逐一澄清。他有信心使電盈的47億美元再融資計劃順利完成,銀行給予該公司的息率比英國電訊低,他對此表示滿意。至於市場盛傳電盈價有機會下調3元,李澤楷表示會為股東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