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摩異常情況的處理

按摩是一種安全、有效而無副作用的醫療方法,但是如果手法操作不當,患者體位不適或精神過於緊張,也會出現一些異常情況。因此,在按摩之前,操作者應該采取相應措施,積極避免異常情況的發生。在操作時,如果發生異常情況,則應采取及時而恰當的處理措施。

瘀斑

瘀斑是按摩過程中或按摩後皮下出血的現象,表現為局部皮膚突起,出現青紫、紫癜及瘀斑現象。

導致瘀斑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是初次治療時手法刺激過重、時間過長;二是受術者患有血小板減少症;三是老年性毛細血管脆性增加。

對於局部小塊的瘀斑,一般不必處理。局部青紫嚴重者,可先冷敷,待出血停止後,再在局部及其周圍使用輕柔的按、揉、摩、擦等手法,同時熱敷局部,以消腫、止痛,促進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若非必要,不宜選用過強刺激的手法。

急性軟組織損傷者,不要急於在局部使用手法治療和熱敷,一般在皮下出血停止1~2個小時後,方可在局部周圍配合使用手法。

破皮

破皮是指手法操作時出現皮膚破損的現象,表現為局部皮膚發紅、疼痛、起皰、表麵擦傷、出血破損等。

引起破皮的主要原因是手法使用不當,如按揉法操作時用力過重、幅度過大、撚動皮膚;拍法、擦法操作時沒有緊貼皮膚,用力太強。

發生破皮時,損傷處要立即停止手法操作。做好局部皮膚的清創,防止感染,可在破皮處塗上紅藥水、紫藥水。

為了預防在按摩時引起破皮,施術者應加強手法訓練,熟練掌握各種手法的動作要領、要求。在使用擦法和按揉法時,可配合使用介質,防止破皮。

疼痛

疼痛是指受術者按摩後,局部皮膚產生不適的現象,表現為局部皮膚出現疼痛、腫脹等,夜間尤甚,用手按壓疼痛加重。

引起受術者疼痛的原因,可能是施術者手法操作技術生硬,或者局部操作的時間過長、手法刺激過重。

一般不需要做特別處理,1~2天內疼痛即可自行消失。若疼痛較為劇烈,可在局部施行輕柔的按、揉、摩、擦等手法,並配合使用熱敷。

施術者應注意,對於初次接受按摩的受術者,手法要輕柔,局部操作的時間不宜過長。

疲乏

疲乏是指受術者在按摩後產生疲倦的現象,如氣短、乏力、昏昏欲睡。疲乏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受術者體質虛弱、過度疲勞,或治療時受術者體位不適及手法刺激過強。

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受術者休息片刻後即可恢複。也可在麵部進行按摩,如按摩前額,抹眼眶,按揉太陽穴、印堂等。

受術者在按摩時,應采取較為舒適的體位,以配合較長時間的手法操作。年老體弱或者精神緊張者應盡量采用臥位,同時手法的刺激也不宜過強。

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