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被買房牽扯了心神的幾兄弟是一天都不得閑。
臘月二十七廠裏放假,黎善和蘇衛清就帶著蘇家兄妹先去徐家大院看了看房子,留下的兩個院子是最後一排的,地理位置肯定不能跟黎善的正房相比,但也算清幽,於是兄妹三個挑挑揀揀,各自選中了自己滿意的院子。
吳梨是最高興的。
她指了指一處院牆,跟蘇衛海說道:“這處不錯,恰好臨街,對過有小學有初中的,以後我要是退休了,就在這搭一間屋,把院牆上開個門,對外賣點鉛筆本子啥的,肯定有生意。”
她是閑不下來的性格,年紀輕輕的都想著退休後的生活了。
蘇衛海向來不管家裏的事,隻要不來煩他,自然是吳梨說什麼,他應什麼,這會兒還幫著出主意:“還能下點兒麵條餛飩的,賣早點。”
“你是想要把我累死了。”吳梨睨他,誰不知道賣早點最苦了,起的早不說,那活兒還髒。
這可是徐家大院!
她可舍不得把院子給整的亂七八糟。
她都想好了,就算開個店鋪門,那門頭也要整的漂漂亮亮的,得配的上徐家大院的身份。
當然,以後這裏也不能叫徐家大院了,得叫蘇家大院,張家大院啥的……想到這裏,吳梨還覺得有些可惜了,這裏麵住著兩家姓,不興用X家大院這樣的門頭。
徐家大院的石雕門頭肯定是不能用的。
院子都出去後,張逐日就請了好的石雕師傅,重新雕刻了石頭門頭,特意挑了個黃道吉日(年初五),財神爺上門的日子,放了鞭炮換了門頭,上書五個大字——‘家和萬事興’。
黎善:“……”
說實話,未來十戶有八戶人家門頭上都是這五個字。
但就現在看來,卻是十分少見地。
吳梨仰著腦袋看著門頭,回頭跟黎善感歎道:“這五個字寫的可真好,家和萬事興,可不就是我們一直所期盼的麼?咱們以後也要好好的,不吵架,不能給這五個字上蒙上陰影。”
黎善笑著點了點頭。
蘇衛萍在旁邊插嘴:“隻要大嫂不跟大哥吵架,咱家就一定萬事興。”
吳梨心裏頓時有些別扭。
再一看,蘇衛萍說完後已經挽著鄭婉珍的胳膊小聲說著什麼,鄭婉珍那麼內斂的人,此時也被逗得滿臉笑容,一時間,隻覺得心裏憋悶急了。
這個小姑子真是跟婆婆一樣一樣的,真不愧是親母女,就知道紮她的心。
不過,她不計較。
剛買了房的吳梨心情很好,沒空拈酸吃醋的,到了自家院子裏就開始張羅分配。
小院有一個正屋,兩個廂房,蘇城和蘇軍都大了,兩個人一人一個廂房,他們兩口子肯定住正房,至於廚房,正房兩旁邊都有個耳房,其實也跟棚子沒啥區別了,四麵大敞的窗戶,裏麵也隻夠放兩個碳爐子和兩個碗櫃,一個小的四方桌,就連坐的小凳子,平常都要摞
起來放角落裏。
吳梨是當家過日子的好手,還沒住進來呢,心思就活了。
第二天就開始往家置辦東西。
這些年蘇衛海的工資她都收著,平時也不花什麼錢,娘家那邊也不親近,頂多倆孩子身上用的多些,她自己連衣服都很少買,她是個很樸素的女同誌。
和吳梨一起的,還有蘇衛萍,以及被蘇衛萍拉過來的鄭婉珍。
鄭婉珍一如既往的社恐。
但是相處了幾天後,她跟吳梨也能說的上話了。
她跟吳梨不同,對小院的規劃更傾向於感受方向,規劃了一個小花園,還打算在院子中間種兩棵樹,等以後樹長大了,夏天遮天蔽日的,院子裏肯定涼快。
蘇衛萍就更簡單了,直接去打聽通自來水的事,還有就是分裝電表,借著展冀的關係,在黎善他們回京城之前,家裏點燈自來水全都備齊了。
張逐日他們一看蘇家都忙活起來了,連忙也開始忙裏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