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米花在線書庫,歡迎加入米花書友大家庭,我們一起翱翔在文字的海洋裏麵,享受閱讀的無上樂趣##
大多數股民的贏利模式以股市或股民自身為出發點,但效果往往不好,很容易被套,那麼我們必須要換種思路才有可能解決問題。其實股民炒股和農民種地一樣,既然是靠天吃飯就要按時耕種,即以時間作為操作的出發點和選股起點,當投資回報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周期性變動就是日曆效應。這樣說可能很多股民會覺得晦澀,其實我們常見的黑周一、紅周五,月初漲月末跌,節日後開門紅,一月漲則年線陽,一月跌則年線陰,五窮六絕七翻身等現象均是日曆效應的體現。
此時股民可能會問,為何在A股很少有人應用這些?是的,日曆效應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條件,首先是股市本身的運行機製要完善,隻有股市本身有穩定的環境,其走勢才更具有研究價值,此外還有一定時間的積累,這樣才能夠形成其自身固有的熱點和走勢規律。在之前的確A股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但如今則不同了,股指期貨上市了,融資融券、創業板等投資機製也豐富起來,又有了完備的監管製度,股市已經日趨成熟,而超過20年的交易曆史也足夠形成自身的日曆效應,並且儲備了相當數量的曆史數據,足以供股民進行研究、總結,以及模式化後的實踐與驗證。從這個角度來看,每一個股民都應該嚐試建立自己的投資日曆。雖然各國股市的情況不同,體現出來的日曆效應各不同,我們不可照搬規律,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熟股市上百年的交易曆史呈現的日曆效應更為豐富,更便於我們對日曆效應的規律、內涵進行研究。筆者選取了成熟股市中四類典型的日曆效應,通過分析這些,我們來找到研究A股日曆效應的思路和方法:
“總統選舉效應”。這是股民研究日曆效應比較好的敲門磚,規律性很強,也能夠受到更多的啟發。美國總統的選舉每四年一次,在1939年至今的70多年中,美國股市也會根據總統選舉周期呈現非常有規律的走勢:即在總統任期的第一年和第二年,股市表現往往較差,甚至會出現比較明顯的下跌;而在總統任期的第三年,也就是下一任總統選舉的預備之年,股市往往表現得非常強勢,為四年中漲幅最大的時間;進入到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年,即選舉年時,股市升幅雖不及之前一年但也能保持攀升走勢。如圖1-1所示,這是最近10年來的道瓊斯指數走勢圖,其中2004年和2008年是兩個總統選舉年,以此作為標記點,我們可以看到,在總統選舉年之前的兩年基本上都是反彈行情,並創出了當時的曆史新高,而總統選舉年之後的兩年都處於橫盤或下跌周期,走勢較之前差很多。同樣,我們看圖1-2,其時間跨度更久,但依然遵循了這樣的選舉周期規律。由此可見,利用總統選舉效應,能夠很好地劃分美股的周期,這樣對於股民分析美股,特別是研究美股對亞太股市影響有重要的指示意義。
此時股民會問,是什麼導致這樣走勢的形成呢?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總統,會如何安排這四年的任期呢?前鬆後緊。沒錯,就是這樣,初期為了選舉能夠成功,無論是在任總統,還是競選者都會拚命地製造“業績”,以獲得更多的選票,所以總統周期的第三年、第四年一定是管理層大力刺激經濟,執行寬鬆貨幣政策,大力促進就業,創造繁榮的時間,即便此時有一些危機,也會被一係列的救市行為掩蓋,股市呈現非常強勢的表現並不奇怪。而到了總統周期的第一年、第二年,當選者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更多地采取保守策略,休養生息,經濟一旦缺乏刺激就會增速放緩,甚至下滑,此時股市也會走下坡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