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5章(1 / 1)

家人子姓王名政君,和太子差不多大的年紀,推算起來,她家和劉詢的生母王翁須還有親戚關係,應當喚劉詢一聲表舅。

因為祖上認為,王翁須潦倒之時,他們不知有名親戚在太子府中,並未相救,如今天子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尋找到了王家,他們也不應當攀附上去,謀求尊榮。

劉詢感念其祖上的為人,又敘了親戚,對太子妃和皇長孫便格外高看。

上朝的時候,劉詢都會將皇長孫帶在身邊,稱其為大孫,大孫聰慧伶俐,在金鑾殿上隨著祖父接受群臣們的跪拜,也一點都不怯場,反而特別的端莊。

人人稱奇,都說大孫有帝王之儀。

劉詢說他百年之後,太子登基,則封大孫為太子。

劉奭很不高興,懇求父皇收回這樣的話,父親如今年富力強,不應當考慮這些事情,太不祥了。

劉詢隻是笑笑,果然不久之後,他的身體就衰敗下來。

劉念和廣哥琴瑟和鳴,不久之後也有孕在身,劉詢躺在病床上,看著這一對小兒女,心裏感到非常的欣慰。

一個人的時候,他會時不時的拿起身毒國的寶鏡端詳,痛哭流涕,這枚寶鏡,被他用琥珀做的匣子盛放,上麵包裹著綺麗錦,誰都不準碰。

有方士聲稱,發現異星出現於王良星、閣道星座,進入紫微星座,帝王命不久矣。

一向仁愛的太子大怒,要斬殺這名方士,劉詢知道後,勸阻道:“這一切都是天命。”

到了冬日,十二月初七,劉詢駕崩在未央宮。

生前任命史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蕭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勳,周堪為光祿大夫,接受遺詔,輔佐朝政,主管尚書事務。

十二月二十六,劉奭登基。

正月初四,劉詢安葬於杜陵,離他的墓地不遠處,有一座少陵,那裏安葬著他的許平君。

劉奭想用那枚身毒國的寶鏡陪葬,卻不知所蹤。

戴長樂深悔為好友引薦了方士,不久之後,也追隨先皇於地下。

新皇登基後不久,朝堂便發生了一些變革。

劉詢自稱,到了後來,他已無心朝政,醉心於享受,希望兒子年輕時能做到比父親好。

嚴彭祖被外放,他叩首求新皇將他放到潁川去,好為大哥贖罪。劉奭同意了,嚴彭祖在那裏連任三年,風評極佳。

林天也被放出去做河南郡太守,趙興被調回來,做禦史大夫,於定國升任丞相。

趙義覺得這個少府再做下去,隻會擋住大郎的路,幹脆托病辭去官職,回家好好帶趙霸,免得以後和廣哥一般,盡惹他生氣。

林天帶著妻兒,赴河南郡上任,嬌娥在車中垂淚。

這一去,最快也要三年才回來,她和大哥才團聚了幾日。

麗君告狀:“阿父,阿母又偷偷哭。”

林天幹脆舍馬上了車,見嬌娥真的又在哭,無奈地道:“咱們再過幾年就回來了,他們都好好的,不是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