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代序:一期假日(1 / 1)

馬雪楓

十五年前,我被史鐵生期待未來寫作態的話語感動,期盼這些到來。他在一則隨筆中寫道:所以我希望“職業作家”是暫時現象。我希望未來的寫作是所有人的一期假日,原不必弄那麼多技巧,幾十億種自由坦蕩的聲音是無論什麼技巧也無法比擬的真實、深刻、新鮮。我希望寫作是一塊夢境般自由的時間,有限的技巧在那兒死去,無限的心思從那兒流露,無限的欣賞角度在那兒生產。

讀楊如明的《日近西山雲霞飛》,於我,便是徜徉在一期假日中的心靈衍生的另一期假日。

楊如明以自己對生命的記憶、感悟、追尋,組合揮之不去的真誠旋律,奏響了心語頌歌。在閱讀時,清晰地體味著她對祖國、對人民、對家鄉、對朋友、對家人,那般大地之女情懷的存在、流動,以及真善美力量的堅守。

我會情不自禁地朗讀起來。她的語言從心靈迸發,飛流直下,激蕩澎湃,幹淨清亮,散發獨有的詩情畫意與古詩詞的起承轉合節奏。真的如史鐵生所希望的那樣,夢境般寫作狀態,自由坦蕩的聲音,訴說著,無法比擬的真實、深刻、新鮮……

在《美麗的西洋杜鵑》中她寫著:“從某些方麵來說,我們人還真不如西杜鵑,不如它隨遇而安,活得平和又超脫;不如它適時孕育和怒放燦爛,美化人間;不如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夠保持四季常青……”如明的人生之行就如此西杜鵑一般,飛揚著生活的熱情,“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夠保持四季常青”。

如明比我長一歲,我們相遇在湖州師範學校。那時她是已做過幾年老師後考進校的學生,我則是剛做過學生統一分配到校的老師。雖然她已為人母,在學校裏,依然激揚文字,青春光芒四射。白天認真上中師的課,晚上刻苦讀師大的書;其他科目沒有什麼嚇退她,美術、體育……馬老師在此忍不住要表揚一下,楊學生是貨真價實的、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好學生!

三十年過去了,風吹間。

或許是我與如明有共同愛好和成長時期所處時代大背景給我們留下不可磨滅的集體記憶;或許是我們在如何對待人生問題上有著相仿的價值觀。我們會在咖啡店裏一腔熱血地虔誠談文學,壓低嗓門,一板一眼地朗誦我們認為寫得好的文字;我倆十分平和微笑地盤點那些在風雨交加下,行走人生的種種泥濘;我倆從下午五點談到十點,從容坦蕩地交流著對生命眾相的繽紛感受。

如明的生命之旅交織著分明的四季變化,她的行文思想卻如明媚春光間呈現冬夜雪地跋涉的自然法度。她堅實、冷靜、明確地拓展了生命意義,那是無時不刻潛伏在日常生活中的。錄兩段如明的論述:“日常生活,差不多都是由平凡的、細小的事情組成,關鍵是看幸福、快樂到來時,自己有沒有去感知、把握、享受。如果不會,人生就會減少幸福和快樂;會,那生活中就會多些陽光和笑聲、快樂和幸福。”“耐得寂寞,就不會困於喧囂的市井,也不會被流言蜚語擾亂心智,能靜下心來分析、思考、研究問題,才能有發明、有創造、有貢獻。”

也許正因為如此確鑿的把握,如明才會蘊藏神秘的審美視域。她自如地運用文字的魅力,從浩瀚人間的複雜中,發現美,采集美,培育美,表達美,檢驗美;以樸素的美學觀,建構起屬於她的,單純而本色的美境。

令我無比欣賞的,更是她表述退休後的心態,動如脫兔靜如處子的作息,那裏處處彌漫著鮮活的光色。“為此,我拉開了退休的序幕,開創新的人生,用愛心、真情和辛勤的勞動,再次創造健康的精神食糧,讓大家分享,以此感恩時代,感恩祖國,感恩家鄉,感恩人民……同時讓自己充實生活,豐富人生,增添情趣,享受快樂。”

活著,要經曆,無盡的人事。種種的人事悄然彙聚生命的河流。許多的人事,初顯時如拍岸浪花引人驚歎,隨而被歲月衝刷後便淡了退了,泡沫般地消失,甚至還會錯覺從未有過。

些許有種人事,出生時似細細的溪流,自說自話自得其樂地行走在荒野崖壁旁。冬去夏來幾度風霜,眼見它清澈壯大,悄然深潛記憶之淵,或許會伴你至生命終極。比如,楊如明對文學對人生態度的純淨純情,至聖至美。

在日近西山雲霞飛的藍天裏,我悅讀著。

悅讀,如明賦予的——

一期假日。

馬雪楓: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湖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