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寧宗(四)(1 / 2)

張公公對寧宗道:“陛下,雖然祖宗早有定製,老奴不能幹預政事,但是現在陛下允許楊家私自建立軍隊,可是違背祖製,請陛下三思,如果軍隊數目巨大,到時恐怕不好控製,而且開了這個先河,其它的有功之士爭相效仿,會造成民間大量擁有私軍,不利於王化,而且這個會將朝廷禁軍置於何地?”

寧宗道:“張公休要心急,朕的話還沒有說完,朕考慮過這個問題,現在禁軍、湘軍軍力龐大,每年耗費巨大,已經成為朝廷的極大負擔,但是通過與金人的作戰,他們顯示出戰力嚴重不足,朕允許思南建軍,也是看看能不能找出改善之策。思南所建嘉義軍的一切開支均由民間支付,等到嘉義軍軍成,朕要從裏麵抽調一半人手補充進入禁軍,思南能夠答應麼?”

思南聽到寧宗的話,臉色變得比較尷尬,這個要求是萬萬不能答應的,否則自己隻是白白辛苦一場,但是向朝廷要求建立私軍,本身就是非常冒險的行為,現在寧宗沒有降罪,已經可見韓丞相之功,思南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看看韓公子,希望他能夠幫忙起個頭。

韓公子道:“陛下,荊襄地區經過金人侵入,造成了不少的民間抵抗組織和流民,雖然金人已經被我們擊敗,但是這些組織和流民並沒有全部返回家園,而且經過戰火,這些人中有很多已經無家可歸,他們嘯聚山林,同樣需要衣食住行,這就給荊襄的治安帶來了很大的難題,他們都是大宋的子民,我們當然希望安撫他們,讓他們重歸家園,但是重建顯然需要大量的資金,而朝廷現在要麵臨和金人的談判,也抽不出大量的財力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而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訓練超過萬人的新軍,其所需用度會是一個巨大的數目,思南曾經和微臣商議過,我們的開支少部分由民間士紳籌集,大部分還需要找蒙古乞顏部幫忙解決。少部分的開支將用來解決那些老弱婦孺的生存問題,盡量幫助他們重建家園,給他們一個生存的環境,而大部分用於建立軍隊,但是要蒙古人同意這一點,就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我們訓練的軍隊要幫助鐵木真統一蒙古,到時等我們開始訓練的時候,蒙古肯定會派出大量的賬目人手進入軍中,如果陛下設定要將軍隊抽調一半,蒙古人肯定不會出這筆錢,而靠民間支持,我們是無法籌集到這筆錢的,除非朝廷能夠大量撥款給我們,我們建立的軍隊朝廷給予編製,如果算是湘軍的話,朝廷能否給予相應的屯田?”

思南等到韓公子說完,接著道:“陛下,盛唐武周時期就有吉利可汗借兵平亂,恢複汗位的典故,而由於突厥和武周的關係,締造了突厥和唐朝數十年的和平,我們現在隻是仿照先人故事,如果能夠幫助鐵木真大汗統一蒙古,第一是在我們的死敵身後樹立了一個強大的盟友,可以很大程度上麵牽製女真人的南下,而以他們兩個民族的特性,蒙古和女真一定會死掐,這樣女真的實力會大幅削弱,有利於我們收複失地。而且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隻要女真不滅,我們可以保持很長時間和蒙古的友好關係,這個時間正好作為我們發展實力,北上中原的時機,對於我朝並不吃虧。第二就是,等到蒙古統一,我們訓練而成的軍隊必定已經非常熟悉和遊牧民族作戰而成為一支精兵,到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以此軍作為模板,將禁軍進行整編,何愁不能北進中原?武周時期,吉利可汗借兵十萬,我們還是將訓練好的軍隊交給他使用,這次鐵木真大汗還不具備吉利的條件,他也不要求我們派出精銳之軍,他出資給我們練兵,我們得到的利益更大,希望陛下詳查!”

寧宗看了看左右諸人道:“我朝現在偏安江南,是無法與盛唐相比,韓公子曾經處於朝堂,知道朕的難處,並不是朕小氣,而是現在根本拿不出組建新軍的財力,安置難民我們可以派出欽差專門負責,這樣開出的財力相對較少,朝廷還是有這個能力的。我們就不能從現有禁軍中抽調人手組建新軍麼?”

韓丞相接過寧宗的話道:“陛下,這個問題微臣早就考慮過了,安置難民的開支非常巨大,金人這次分兩路南下,雖然很快就被我們擊敗,但是對於我朝荊襄和兩淮地區的破壞非常大,要想恢複生產,需要很大的財力,這還是在基層官員不玩忽職守、貪贓枉法的情況下,而我朝禁軍雖然經過微臣不斷的完善,戰力還是不強,微臣不是武人出生,雖然也到各個軍隊檢查了多次,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禁軍改善不大,這從這次作戰就可以看出來。禁軍已經養成了一種痞氣,如果單純抽調,戰力極難保證,這個就失去了組建新軍的意義,而且我們從各軍抽調人手組建新軍,首先就不能保證各軍抽調的人手是青壯士卒,第二就是所有大臣都會看出這個是朝廷專注的重點,都會盡量向其中安插人手,爭取在裏麵掌握一定的利益,在其中分一杯羹,我們雖然可以通過調換統軍將領來保證其不變成某人的專屬勢力,但是整個軍隊的戰鬥力肯定無法保證,這跟現在的禁軍又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