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舉人鎮的真秀才(1 / 2)

“從此,孫悟空和金箍棒在花果山生了幾個小猴子,過上了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唐朝和尚在取經之後,便還俗去了女兒國,與那女兒國國王在一起隻羨鴛鴦不羨仙。

至於八戒和沙和尚,也是各得所求,日子過的優哉遊哉。

這就是,一曲西行記,幾段鴛鴦譜!

好了好了,西遊記的故事講完了,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去吧。”

朱頂從軟草堆上站了起來,自以為瀟灑的彈了彈身上的草屑,又自以為優雅的一撩衣襟轉過身形,哪料到在他講故事的時候,他的聽眾之一就用細草繩在他腳下設了套,於是他便華麗麗的再次投入草墩的懷抱,換來一陣快速遠去的哄笑。

朱頂原名朱鼎,可是因為某種原因,他現在隻能叫做朱頂,原因他是知道的,從看到這個世界的光明那一刻,他就知道——他生就宿慧,帶著前世記憶來到這個世界。

而他所生長的地方,正是當今洪武皇帝的故鄉,鳳陽府下轄鳳陽縣內鳳陽鎮,這鎮上三百六十四戶人家,幾乎都當得起皇親國戚的稱呼,幾乎家家當年都曾給過朱元璋一些照拂或者是他子弟近衛的家眷,所以老朱在做了皇帝之後,便在自己出生的地方圈了一大片地,成為他們新的家園,成就了這一方鳳陽鎮。

朱頂手腳並用的從鬆軟的草堆中央爬起身來,對著哄笑遠去的五個壞小子就是一陣臭罵,換來又一陣的大笑,直至他們消失在鎮子裏的房屋之間。

“呸、呸、噗”,朱頂吐出嘴裏的草屑,無奈又認命的長歎一息,隨後自己也跟著笑了起來。

遠去的那五個壞小子是這鎮上出了名的混世魔王,號稱鳳陽五虎,張家偷狗、李家抓雞、馮家牽羊的“無惡不作”,卻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五個兄弟,雖然曾經身為成年人的他,一直排斥和五個隻知道胡鬧的小屁孩之間稱兄道弟。

“我滴個孩來,你個麻賴娃子,你那幾頭蠢牛又把我家地啃了,看我不告訴你叔叔嬸子,看不扒了你的皮!”

朱頂聽到這聲喝罵,卻沒有像平常十二三歲的娃兒那樣表現出驚恐,反而一臉挪揄的對那老農說道:

“哎呀,吳家三叔,你這又是唱的哪一出啊?

鎮上老少誰家不知道,你家那莊稼你向來是隻管撒種子,可從來都不侍弄,你那地裏誰分得清秧苗和稗草來?

說吧,又找我啥事?我膽子小,可經不起你嚇唬!”

這吳老三的老母親是出了名的善人,曾經給過饑寒交迫的朱元璋半塊糟糠餅子,據說還是從這吳老三嘴裏奪下來的,也因此,在老朱登上大位之後,便封了老吳家男丁一個世襲舉人,月月有官府給的薪俸。

不僅僅是老吳家,這鳳陽鎮的男丁幾乎個個頭上都頂著功名,就連新出生的娃兒都有薪餉可拿。

對此,以老大人宋濂為首的一群大儒對朱元璋對自己家鄉人的優待頗有非議,畢竟別人需要辛苦數載甚至數十載,都未必能夠取得哪怕最低的秀才功名,可是這裏的娃娃卻在一出生就有了遠超於他們的起跑線,對天下的讀書人而言,這是大大的不公平。

可是這些非議才一起頭,就被鐵血而強勢的老朱給壓了下去,這鳳陽鎮的老鄉也是實在不怎麼爭氣,空頂著功名的帽子,可是到現在立國十幾年的時間,能識文斷字的卻隻有堪堪雙手之數,更遑論道德文章了,於是這裏就成了大明朝舉人、秀才最多的鎮子,也是最名不副實的“舉人之鎮”。

就此,這個大明朝舉人老爺最多的小鎮子,也就從老大人們的視線中漸漸消失,再也沒有被關注過。

而朱頂麵前的這個吳老三就是這鎮子上不學無術的典範,他與朱元璋同齡,兩人兒時還是很好的玩伴,可是現在老朱已經成了一位注定會被萬古頌詠的開國大帝,吳老三卻把自己的舉人頭銜都輸給了一個七歲的娃娃,若非兩年前朱頂看他可憐,教了他點手藝,恐怕他就要成為大明朝第一個要飯的貴族。

“哎呀呀,就知道什麼事情都瞞不過你,要不怎麼說頂哥兒是注定要當大官兒的,從裏到外都透著股子貴氣兒,說到底是讀書人啊,我們這些泥腿子……”

朱頂連忙打斷吳老三的嘮叨,這個渾人叨叨起來也不分個時宜,這話要是被外鄉人聽了去,往嚴重說可是真的會掉腦袋的!

他吳老三從根子上那可是禦賜的舉人,就算把功名輸了,那也是輸給了鄉鄰,輸給了同樣被老朱禦賜過的鄉親,他自稱泥腿子沒事,可被誇的朱頂還要命不要了?

朱皇帝的心眼可向來不怎麼大!

“打住打住,你這麼說沒事,別連累我,我和你比不了,我是外來戶,官府可不會照顧我。”

吳老三臉上一陣羞臊,轉而成怒:“哪個不長眼的敢動咱家頂哥兒?看老子不掀了他房頂!頂哥兒你又不是不知道,咱們鎮子那個衙門就是個擺設,那老倌兒他敢管誰?隻要老姑奶奶在一天,他就得見天兒的去磕頭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