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是一個政治嗅覺很敏銳的人,一下就捕捉到了柳三棉開展大討論的用意,他組織的那幾篇文章既有肯定近年來市縣經濟發展的成績,也有反映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像這樣的文章,群眾好多年都沒見到了,反應很強烈,有人認為文章說得透徹,切中了要害,有人卻說還不解恨,還沒說到點子上,有好幾個直接談到了虎山經濟區的開發,說年年投入年年搞,卻沒有經濟效益,問這其中意味著什麼?是市委市政府的戰略眼光問題,還是存在著貪汙腐敗?
柳三棉看了暗自高興,專門宴請了王社和古風,說二人幹的不錯。
這次會議之後,柳三棉又給古風打電話,初步肯定了他和王社的成績,並要他注意下一步的行動。古風說搞了這麼些年宣傳,難道不懂得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話該說得大家言會,什麼話卻可以放開來大說特說?我一天組織幾個這種喇叭衝一衝,喊聲一片,讓柳莽和柳家的人不知不覺形成一種勢,好讓大家有個印象。柳三棉想起了什麼,問:你們那個大討論方案不是還要搞一場專家研討會嗎?組織得怎麼樣了?”古風說:“已經著手安排了。”柳三棉問:“請的都是哪些專家?”古風就說:“我到你辦公室當麵向你彙報吧?”柳三棉說,不必了。他還是像拒絕孫洪凱那樣拒絕了古風。古風就隻好繼續在電話裏向他彙報。他那個後續行動就是這個研討會。
古風是靠磨嘴皮子混飯吃的,他進一步捕捉到柳三棉的核心意圖後,便把這主題融進了研討會的內容。他們準備邀請三位專家,兩位是地級市大學的教授,一位是省社科院的知名區域經濟專家。這位知名專家叫姚自鳴,他是一個敢說真話實話的人,近段時間,各地都邀請他參加這種類型的研討會,他的發言都很有見地很叫好。這個專家的水平就在於,既能讓本地領導高興,又能讓老百姓服氣。如果在研討會召開前,邀請他來虎山溝走一走,看一看,特別是讓他們來我們梨花灣走一走,再聽一聽王書記的意見,他們再談虎山溝的開發利與弊,一定會非常精彩。這次研討會準備在電視台演播廳召開,用電視直播的形式向整個墟城直播,影響力一定是空前的。柳三棉聽古風如此一說,心裏還點兒虛。
姚自鳴,是省社會科學院的農業專家,以前,柳三棉曾經給他通過信,那還是他在虎山溝當農民的時候,他那時非常想出人頭地,也非常想發家致富。得知姚自鳴正在搞一個油葵項目,那時,柳三棉是非常想項目引過來自己種植的。現在,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姚教授的成果是否已經轉化,還有,這次姚教授來,會成為自己的障礙嗎?那些專家學者會聽你一個小小許傳生的意見嗎?會受你一個基層滾爬上來的土包子的左右嗎?如果,他們隻是胡侃一通,與他的想法大相徑庭,這一直播,這一出街,就無可挽回了。後來,柳三棉才知道,他的擔心是多餘的,邀請的每一位教授專家來到市縣,都提出要和他這個許傳生當麵談一談,尤其是那位省的知名專家姚自鳴,他一說話柳三棉心就放下來了。他說,他的觀點不會遊離於市委市政府的構思之外,更不會與市委市政府的觀點針鋒相對。他說,他要找到一個結合點,既要符合市委市政府的意圖,也要重視現實。他說,有的話不便於在公開場合說,他是不會說的。他提出的觀點是,市縣的發展還是應該放在中原糧棉區域上。搞虎山溝開發打通運輸並沒有錯,錯的是這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