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後記(1 / 1)

在為以色列厄梅克學院院長阿麗紮·申哈的傳記作最後修改的日子裏,接到劉繼南老校長的邀請,為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常沙娜先生作傳。彼時離《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學女校長研究》這套叢書的出版日期已經不足一年,接觸到常先生本人時,時間又過去幾個月。常先生雖已退休多年,但一直耕耘於工藝美術設計和敦煌藝術的研究和傳揚,能接受采訪的時間非常有限,好在初次見麵她就在我列出的與她相關、需要采訪的人物名單後一一填入了聯係方式。真正進入采訪已是2014年年初了。沒想到春節之後,家人突然重病入院,照顧護理非我莫屬,而寫作也不能耽擱。2014年從春到夏,於我來說是一場精力與體力的巨大考驗,堅持下去的力量一方麵來自親人和朋友的鞭策、幫助和鼓勵,另一方麵來自寫作時對傳主在坎坷經曆中所擁有的堅強意誌的體味。現在回頭看來,這本書的寫作幫助了我又一次成長。

本書的寫作首先要感謝的是楊永善先生和藍素明教授。楊先生是常先生做院長時的搭檔,他近六個小時的回憶使常先生做院長時期的章節生動飽滿起來;藍素明教授執筆的《黃沙與藍天》是我了解常先生生平的基礎,在香港,藍教授帶我參觀了有常先生作品的誌蓮淨苑,並接受了我的采訪。他們提供的內容成為本書的素材支撐。

感謝常沙娜先生的家人常婷婷、曹驥雲、常仁仁、王福蘭、崔冬暉與我分享他們的家族故事,並提供了大部分圖片。

感謝常先生的朋友和昔日同事的熱情配合,他們為本書提供了很多珍貴的細節。在臘月的北京溫練昌先生家裏,老先生與我從早上九點聊到晚上六點,吃飯竟沒顧得上;陳秀煐女士和張桂珍女士和我暢聊後讓我有問題可以隨時給她們打電話;身量弱小的孫君蓮女士在香港地鐵站的人流中等赴我的約會;包括常婷婷和曹驥雲夫婦,他(她)們都是80歲以上高齡的老人了,有的自己身體不好,有的家人臥病在床,他(她)們的接待和講述給了我和這套叢書莫大的尊重。在和他(她)們的接觸中,我感受到這一輩人的優秀品質和高尚精神。

陳錫楚先生、黃鴻安先生、王宴俊教授是我在杭州邀約訪談的幾位常先生的老學生,他們不僅都到了,還為我引薦了俞雄偉教授、卞宗舜教授以及82歲高齡的宋浩霖老先生。

還要感謝劉元風先生、張雪梅女士、高陽女士、崔岩女士這些常先生非常信任和親近的學生們,他(她)們都正值事業高峰,也擠出時間與我分享和老師的故事。

盧新華先生、魯小波先生、趙萌先生、朱道榮先生因時間安排不上未能采訪,他們都對本書表示了支持,在這裏一並感謝。

作者201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