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進京(3)(1 / 2)

蘇嵐來到前廳,見客位上作者一位身量頗高的年輕人在哪裏與楊翁交談。神色間審視你恭謹。見蘇嵐進來,連忙起身迎接,拉住蘇嵐的手,轉身對顔翁說:“顔翁真是教的好學生呢,觀少兄之風姿,真是卓然不群”。

這位世子身材瘦削,但骨架寬大,給人以棱角分明的感覺。就這樣拉著蘇嵐的手,以蘇嵐不足一米七的身高當下就絕有些壓抑,遂後退半步,拱手作禮,避開了世子,方才略略舒適。

經過一番傾談,蘇嵐當即被世子那獨特的視角所吸引。這位世子,有意無意之間,所透露出來的性格,破軍侵略性。每每一個問題,經他這麼一談,準能談出積分侵略性來。這在崇尚仁義,妄談以德服人的世界,可也算得異類了。

世子這一性格,倒是很合蘇嵐的心思。縱觀中國曆史,從宋朝開始,整個的民風就變得越來越孱弱,及至到了明朝,小農思想嚴重的朱元璋更是閉關自守,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妄自尊大。向以天朝大國自居,短視自矜。致使夜郎自大失卻了領先世界的地位尚不自知。

前世的時候,蘇嵐就有些憤青的趨勢,雖然到了這個截然不同的時空,但曆史情況相同,周遭環境類似,使得蘇嵐將自己帶入到了中華這個大概念當中,他心目中的大乾王朝,就是那個時空宋朝的投影,所以在蘇嵐心目當中,早就把振興國勢,激揚民心當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了。

兩個人言辭之間,都是犀利異常,雖則蘇嵐來的要比世子略顯偏激的言談穩妥許多,但也引起了兩人惺惺相惜。在蘇嵐的心目當中,早已經把這位世子與開拓型人才劃上了等號。

不知為何,作為當代大儒的顔翁,對兩個小輩對儒學那種忠恕中庸的論調大衛攻訐不予理會,相反竟然表示,這儒學在某些人的演化下,確實偏離了儒的根本。

顔翁的縱容,更使兩個思想上有些偏激的少年放縱起來,一番陳詞,大有相見恨晚的態勢。思想上的契合,使得兩個少年愈加投機。

蘇嵐先前隻是禮貌的附和,乃至後來,感覺顔翁似是有意推波助瀾,索性放開心懷,將自己後世從那些網站上看來的諸多憤青言辭大大的加以引用,所以才造成現下這般論勢。及至世子離開後,蘇嵐差異的問顔翁緣何如此。顔翁笑笑,說出這一番話。

當今太後擅權這是不假,而太後身為女子,自不會向那些儒人男子那樣大氣恢宏,對於侵犯自己國家的敵人還要講什麼忠恕,教化。小女人的心思則是不想吃半點的虧,別人從我這裏得去一寸,我當從其手中奪得一尺,這是太後主政的心思。

然而,盡管太後勢大,她這種主戰的意誌卻是難以達成,每逢戰事,自有那一班婦孺上書陳情,為博得一些名聲,這些人竟然一反往日懦弱的表現,血諫死諫層出不窮,這就讓原本就因擅權而大不仗義的太後大打退堂鼓。所以,太後最是痛恨這些腐儒,然而自國過以來,為了廣開言論,從未有國處死世子之先例,讓此後諸朝都不敢開此先例,也使得太後隻是幹頭疼,但是歲無法將你處死,但是不中用你,這太後可是輕易就能做成的,所以,這些年來,這些儒人,大多被派一閑差,眼不見為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