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進京(1)(1 / 2)

汾汝城距離京城的路途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像蘇嵐這樣的行進速度大概要十來天才能走完全程。為了路上不至於趕得太急,蘇嵐略略提前了行程,這樣,在半留上倘或發生一些意外,也能有時間從容處理。

謝別了汾汝城中相送的眾人,一行人分乘四輛馬車超京城進發。汾汝城中的宅院交給王紹安來照顧。剩下的諸如製藥廠等產業,更加不用說,從外間趕回操持蘇老夫人的喪事一結束,王紹安就撲到了藥廠裏麵,蘇嵐放下一切,給奶奶守了三個月的墳。安排好這邊的一切,眼見著旨意上的上任期限臨近,蘇嵐這才帶著雅馨與一眾仆從上路。

一路上的顛簸讓蘇嵐對這年代的馬車很不感冒。心想著要是有功夫,怎麼也得琢磨一下馬車的減震係統,在尋思尋思換成膠輪。但此時卻是力有未殆。路途當中很平靜,蘇嵐過得也很悠閑。和雅馨手談幾局,要不就是跟管家閑聊,反正一路上住店打尖自有下人安排,這讓蘇嵐很體會了一把有錢人的感覺。想想前世出去旅遊還要自己背一個大大的背包,到了一地更是費心尋找那些條件不錯價格合適的旅館飯店。現在則是諸般事宜自有人去打理。

雖然從精神上早已經有了準備,但是想到此行便是投身到權力爭鬥的漩渦中去,忐忑心懷還是有的。堪堪走了七八天,眼見著京城在望,心裏麵反倒平靜了下來。索性放開心懷,車到山前必有路,要來的怎麼也得來,自己擔心終是無用。

這樣以來,行程就愈加的緩慢。一路上遊山玩水,雖則不敢太過逍遙怠慢,但是行色間再也沒有了那種急趕的氣象。

行至彭城,一行人歇下腳,在路旁的茶寮喝茶休息。已近三月,天氣轉暖。行腳的客商漸多,一路上來來往往駱繹不絕。坐在茶寮的條凳上,蘇嵐暗自讚歎這傷路的繁華。怨不得王紹安能有如此超前的眼光,這大乾王朝的經濟觀念絕對不容小覷。這一朝,並不很輕視商人。相反還時有一些促進行商的政令頒行,這卻不同那個時空了。

彭城這地方,雖然名字裏麵帶有一個城字,卻隻是一個較大的村鎮罷了,由於處在京城連接西南諸地的咽喉,所以顯得熱鬧非凡。略略的休息了一下,看看天色尚早,蘇嵐起身出店便要吩咐繼續啟程。走至雅馨的車旁,跟車裏麵關照了一下,扭頭朝自己的坐架走去。見東家要上車,馬夫已做好了揮鞭的準備。卻被一輛外觀精致的馬車斜著攔在了前麵。

車上駕車的是一健朗青年,雖有風塵之色,卻不掩英氣。此時他勒馬住車,飛快的跳下車轅,匆匆的走入茶寮要了一碗茶水。蘇嵐這邊的管家見有人擋路,當下就從後麵趕了上來,想是要交涉一下,讓其閃開,自己這隊車馬好起行程。

正在此時,車中響起了一陣劇烈的咳嗽,聽聲音像是一個女子,聲音劇烈伴有痰音。中醫診病,講求望聞問切,所以蘇嵐僅憑耳朵就能判斷出,那車中的人物是慢性的支氣管發炎,而且此時正是發作的時刻,看那青年急惶惶的模樣,想是車中咳嗽的女子乃是他緊要的親人。

醫者父母心,蘇嵐恰巧車上帶有不少專供自己使用的止咳糖漿和一些消炎用中成藥,於是吩咐管家找出來,讓其給送了過去。將藥送到那青年手裏,見那青年接過來,略一猶豫,朝這邊點點頭,表示了一下謝意,轉身上車急行而去。

“好不懂禮貌”。蘇嵐暗自嘟囔,不過也沒有太過放在心上,不過隨行的仆人可沒有這麼好的風度,七嘴八舌的指責這位青年實在是不通人情。蘇嵐見他們埋怨的熱鬧,略略的嗬斥了一下,一行人繼續上路。

一路上再無瓜葛,兩天以後,京城那高愈十丈的城牆便出現在眼前。叫城門守衛查驗了文書。順利的進入了城內,稍行一段,撲麵而來的便是這大乾王朝帝都的繁華。剛剛進城,便有一青衣仆人打扮的中年人迎了上來,施禮問道:“請問可是太弟侍讀蘇嵐蘇大人的車駕”?

管家見有人來問,聯秘昂上前招呼,卻聽這人說道:“我乃是太師府上家人,奉老太師命,前來迎候蘇大人的,太師說蘇大人一進城,就請跟隨小人去到太師府上。府上已經為大人打理好了住處。”邊說話,邊拿出一塊玉牌。蘇嵐瞧見,知道這位仆人打扮得中年確是九幽中人,所以吩咐車馬,隨這位中年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