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即墨城高八丈三(1 / 2)

除了在北海郡再次看到母豬滿地跑,路上平安無事的到了即墨城。

很高,楊廣看到即墨城的第一感覺就是很高。真事難以想象,這樣的奇跡會出現在農民的手上。難道真的應了那句話:沒有了生產資料的農民不是農民,是農民工。

羅馬帝國造了那麼多的石頭建築不就是為了威懾占領區的民眾嗎?再隨便派幾個士兵保護建築,然後選出當地人自己管理,隻要每年記得來收租就好,一本萬利。華夏民族的人民力量豈止是比羅馬人的星火可比,真正要建起來雄奇的世界奇跡,每任帝王都來上那麼幾座,隻怕華夏大地上這幾千年來早就被塞得滿滿當當了。

很神奇的民族。華夏傳承幾千年。人民什麼都信,也什麼都不信。說是什麼都信是因為,華夏各地總有一些自己特色的神神怪怪,人們每到節日祭日都會去膜拜一二,從南到北由東到西莫不如是;說他們什麼都不信是因為,每到動亂之時或是皇帝之類的有了什麼政令下來,神神怪怪仙仙佛佛廟宇道觀又都會在一片叫好聲中化為塵土煙消雲散。沒有真正的宗教信仰,沒有圖騰崇拜……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隻崇敬天地造物的神奇,隻為國富民強歡呼。

即墨城高八丈三。這是城牆高度的數據。

封建皇朝,所有的一切都有禮製,建築物亦然。在京城,很明顯的一項就是建築物的高度不能比皇城的高。各地建城也有禮製可依,並不是說你一個城主想怎麼建就怎麼建的,現在大隋的城市的高度都在禮製之下。隻有這座即墨城,沒有禮製可依。八丈三,這個數據用在哪裏好像都不合適。有禦史曾參了工部一本,說即墨城高不合禮製,寬不合禮製,內部設計不合禮製,衛星城的修建不合禮製……

楊廣給那個禦史丟過去一句話:我叫宇文愷修的!

禦史沒聲音了。可不是嗎!所謂的禮製,不就是以圍繞著皇帝為中心設置的麼。天下第一大的皇帝要是想做什麼都要綁手綁腳,要這個禮製有什麼用,你們這些輔佐帝王的應該想的是怎麼為他分憂,而不是為這個跑來煩他。

看著這座新城,連楊廣許久都不曾泛起漣漪的心房陡然多跳了兩下,呼吸海邊這泛著鹹味的空氣,張開雙臂: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星星之火就從這裏燃起!

“進城!”

“進城!”

“進城!”

命令一層層傳遞下去,先頭的衛隊開始進城檢查和建立防衛崗哨接替城防。管你到了什麼城,皇帝的安全第一,這不是對地方部隊和官員的不信任,而是真正的負責任,這一點上管你天皇老子的地盤也不行。否則一旦出事,不僅是幾萬的衛士要死,地方官員也要擔責任!

現在,地方官員想擔責任都沒有機會了:那些官員前出幾十裏迎接楊廣,這是禮製的要求。楊廣到了之後兩句話不說,直接就帶了人馬奔即墨城,迎接的官員哪是整個禁軍這一批大隋最最精銳的騎兵的對手,還不到一刻鍾就被全部甩開了,在後麵吃塵土。擺開的一色迎接排場連走過場的機會都沒有就收拾著往即墨城追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