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出身(1 / 1)

公元167年,漢永康元年九月中,東萊黃縣王家村內一小戶人家正在用餐,陳舊但整潔的飯桌上擺著一盤鹹菜和一盤兔肉,三人圍坐桌旁,居中老婦年約五旬,慈眉善目,正微笑著看桌旁的婦人用餐,笑意中飽含欣慰,說道:“媳婦,日子算來也差不多了,我和你隔壁大娘早就說好了,到時讓她來幫持著,我今天一早又去和她聊來著,她說一準是個小子呢,”說著又笑,“你大娘做這個事可不是一天了,咱們村現在這幫半大小子往後大多都是她幫著接生的,他說是男孩那一定沒錯的。”被稱做媳婦的隻是笑。年輕婦人對麵的青年男子選了一塊兔肉放在了婦人的碗裏說:“多吃點,能打到這個不易呢。今天說來也巧,我正拿鋤頭鋤草,這家夥就蹦了出來,我順手一下,就……”,邊說邊笑。年輕婦人也笑道:“我也這樣想,你又不象別人那些利索的,怎麼就讓你打到了呢,原來是趕巧。”一家人說說笑笑,其樂融融。

桌旁男子叫做楊粲,北海郡昌邑人士,那老婦人乃是他的母親,也算是書香門第,讀過幾本書,楊粲父親因派至黃縣做一小吏而舉家遷來黃縣,已過世數年。那年輕婦人就是他的媳婦王氏,本村人,已有身孕。楊粲自幼好讀書,早舉茂才,奈何為人耿直,頂撞了權貴,至今不仕。全家都在這王家村務農,楊粲閑暇時也教本村的幾個孩子念書,日子過的倒也恬靜。

一家人正邊吃邊聊,王氏臉色忽變,一手撐地,一手捧腹,汗珠已隱隱從額頭滲出,急急說道:“不對了。”楊粲母親立刻跳了起來,上前扶住媳婦,衝正在發愣的楊粲喊到:“快去請大娘過來!”楊粲這才回過神來,扔掉手裏的筷子,一陣風似的去了。等他領隔壁大娘過來的時候,母親已經扶王氏進裏屋去了,那王氏已經呻吟不止,大娘因為見的多了,絲毫沒有慌張,邊幫著收拾,邊對楊粲吩咐道:“要生了,你去燒些熱水來,這裏你幫不上,外麵待著去。”楊粲這才退出,忙不迭的去準備燒水,一時間搞的屋外盆缸亂響,連王氏的呻吟聲也壓住了。

一個時辰過去了,楊粲已經把鍋裏的水添了幾次,屋裏仍然滿是王氏的呻吟,毫無消息,楊粲此時已不象剛才那般慌張,站在外屋的門口仰頭望天,嘴中喃喃著什麼,一會兒祈禱上蒼的護佑,一會兒又想象著孩子的樣貌,自己怎樣教他讀書識字,正胡思亂想著,屋外忽然陰雲密布,飛沙走石,天際傳來了隱隱的雷聲。楊粲自語道:“都九月了,往年這時很少有雷了。”突然,一道刺目的電閃,大雨傾盆而下,雷聲隆隆,少時,在陣陣雷聲之中楊粲忽然隱隱聽到了嬰兒的啼哭之聲,母親已經從裏屋內跑了出來,邊跑邊嚷:“是個小子!是個小子!!!母子平安!”(婆婆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血脈,要是丈母娘肯定就會把母子平安放在前麵說了,古今通用^_^)

這個新出生的生命,其意識體來自公元2046年,他來這裏的目的乃是想通過一己之力,改變曆史,塑造自己心中的曆史。這是個一相情願的想法,曆史真的會被個人改變嗎?他自己本身又是一個三國迷,又不想加速曆史車輪的步伐,把一些現代的東西帶到古代,單憑他看了幾次羅老的《三國演義》和陳老的《三國誌》就可以改變的了嗎?等待在他麵前的又是什麼呢?

本書起點首發,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