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忌亂開玩笑(1 / 2)

會開玩笑的人,能讓人在一片歡笑中記住他的風采,並對他產生親近感。在出現意見分歧的時候,開玩笑或許就可成為緊張局麵的緩衝劑,使同事之間消除敵意,化幹戈為玉帛。玩笑有時還可以用來委婉地拒絕同事的要求或進行善意的批評,等等。

玩笑的目的在於“玩”,千萬不要把玩笑開得過火。如果玩笑話讓人覺得受嘲弄,被“涮”了,那就過了,弄不好還會產生矛盾,造成損失。

掌握開玩笑的“度”

熟人之間相處,免不了開開玩笑,這樣可以融洽關係,活躍氣氛,增強團結。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分寸,開玩笑也要適“度”。如果過了度,做出有失禮儀的事,則其效果肯定也將適得其反。

一天,三四個同事在辦公室聊天,其中有一位張小姐提起她昨天配了一副眼鏡,於是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她戴眼鏡好看不好看。大家不願掃她的興都說不錯。這件事使老吳想起一個笑話,他就立刻說出來:有一個老小姐走進皮鞋店,試穿了好幾雙鞋子,當鞋店老板蹲下來替她量腳的尺寸時,這位老小姐——我們要知道她是近視眼——看到店老板光禿的頭,以為是她自己的膝蓋露出來了,連忙用裙子將它蓋住,立刻她聽到一聲悶叫聲:“混蛋!”店老板叫道,“保險絲又斷了!”

接著是一片笑聲,誰料事後竟從未見到張小姐戴過眼鏡,而且碰到老吳也不再和他打一聲招呼。

張小姐不和老吳打招呼的原因很清楚。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在老吳來想,他隻聯想起一則近視眼的笑話。然而,張小姐則可能這樣想:“你取笑我戴眼鏡不打緊,還影射我是個老小姐。我老嗎?上個月我才26歲!”

所以,玩笑話要先看看對哪些人說,先想想會不會引起別人的誤會。像老吳的一句笑話嚴重地傷了張小姐的自尊,卻是始料不及的。

開玩笑的“度”如何掌握呢?簡單些說,要因時、因人、因內容和因場合而定。

開玩笑要看時間

當別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幸和煩惱時,情緒比較低沉,常常需要的是安慰和幫助,如果這時去打趣逗笑,便不合時宜了,弄不好,人家還以為你是幸災樂禍。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裏也會有不同的情緒。例如:工作不順利,遭到領導批評,家庭發生矛盾,等等,情緒都可能會出現低落,這時,就不適宜去開玩笑。

開玩笑要看對象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人活潑開朗,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豁達大度,有的人則小心多疑,對不同個性的人,要做到因人而異。同樣的玩笑,對有的人可以開,對其他的人就不能開,對男性可以開,對女性就不能開,對青年人可以開,對老年人就不一定能開。如果不注意各人的特點和承受能力,就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本來是一次比較愉快的聚會,結果也可能弄得不歡而散。

開玩笑要講究內容健康

拿別人的生理缺陷開玩笑,這是故意揭別人的“瘡疤”,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之上;津津樂道男女之間的隱私,繪聲繪色地傳播庸俗、無聊甚至下流的情節,這是在尋求感官的刺激;捕風捉影,以假亂真,把小道消息作為茶餘飯後的笑料,這是不負責任的低級趣味。凡此種種,都是屬於格調不高、內容不太健康的玩笑。開玩笑的內容一定要清新健康、風趣幽默、情調高雅,所開的玩笑要帶有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大家在開玩笑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得到陶冶。

開玩笑要看場合

當別人在專心致誌地學習和工作時,不應去開玩笑,以免分散其注意力,影響別人的學習和工作。在一些比較嚴肅、緊張甚至是悲哀的場合和氣氛之中,例如參加莊重的集會或重大的活動,包括平時參加各種會議時,也都不能嬉笑打鬧,以免衝淡現場的氣氛。在公共場合和大庭廣眾之前,也應盡量不要打趣逗笑,因為人多嘴雜,容易引起某些不必要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