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長期激勵機製設計(2)(3 / 3)

此外,在一些公司中,關鍵人可能還應包括銷售等方麵的業務骨幹。

三、確定激勵比例大小

從經營者持股來看,以1998年我國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持股情況為例,人均持股數量少,比例低,“零持股”現象嚴重。在一項統計中,791家樣本公司,管理人員平均持股本1962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僅為0014%。這同《財富》雜誌1980年公布的371家大公司董事會成員平均106%的持股比例相比,無疑是太低了。如此低的持股比例,根本無法把高級管理人員的利益與公司的利益緊緊捆在一起。現行的期股激勵的比例也被限製到很小的比例,有的地方規定經營者的期股數不能高於員工持股平均數的3~5倍。國外公司董事會的薪酬委員會一般根據高級管理人員的工作表現、公司該年的整體業績來決定合適的股票期權數量。期權的贈與額度一般沒有下限,但有些公司卻規定了上限,如規定當高級管理人員擁有該公司10%以上的股票權,未經股東大會特批,不得參加股票期權計劃。

四、製定合理的激勵前提

激勵前提是指高管人員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或業績才能獲取激勵報酬,企業應當認真、謹慎地確定這個前提條件。定得太高,高管人員很難達到此經營目標,失去了激勵的意義;定得太低,高管人員又很容易實現,從而變成了對高管人員的一種福利。所以企業必須根據一定的原則來確定激勵條件,這些原則包括:

1依據企業指標

2公開、公平、公正

3有效激勵

這些前提條件可以設計成一係列的指標,包括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

(一)財務指標的選擇

目前采用的財務指標主要有:淨利潤、淨利潤增長率、淨資產收益率、淨資產利潤率等。

1淨利潤、淨利潤增長率

淨利潤、淨利潤增長率不反映贏利水平和資本規模之間的關係,因此不宜作為衡量業績的指標。

2淨資產收益率

淨資產收益率是綜合性指標,綜合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業績情況。同時淨資產收益率又是相對指標,不僅可以反映企業的縱向發展情況,而且可以反映贏利水平和資本規模之間的關係。一旦股東大會確定具體的淨資產收益率目標,在外部環境發生本質變化前,企業可以長年參照,不用每年召開股東大會,便於操作。國內大多數業績股票激勵案例均采用淨資產收益率作為衡量業績的指標。

3淨資產利潤率

考慮到各個企業所在地的政策優惠不一,企業的稅率也不盡相同,如果以淨資產收益率來作為業績指標並且和同行業的其他公司進行比較的話,就會把稅收也計算進去。而稅收是由政府來控製的,和企業經營者的主觀努力無關,對於那些稅率較高的企業若參照同行業的其他企業水平來確定業績目標的話是不公平的。所以采取淨資產利潤率作為業績指標,這樣就可以避開稅率這個非主觀因素,因而更能客觀反映企業經營者的經營業績水平。

4複合財務指標

企業也可以采取一種以上的複合財務指標來衡量經營者的業績,如以淨資產收益率、淨資產利潤率為當年能否實施激勵計劃的前提性指標,以淨利潤增量作為提取激勵基金比率的基數。

(二)非財務指標的選擇

除財務指標外,還有一些非財務指標也應作為一種考慮。例如,企業的社會行為、政治影響力、市場份額、客戶滿意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