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有句名言:不打無準備之仗。作戰是如此,野外生存或者“驢行”更是如此。俗話說:磨刀不費砍柴功。對於喜歡野外探險的驢友來說,在進行一次野外出行之前,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一次匆忙或者毫無準備的野外出行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從而使你的野外出行失敗,甚至付出慘痛的代價。
所以,父老鄉親們,在你計劃野外出行之前,請認真閱讀以下文字,並牢記於心。因為,這些文字也許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助你。
一、從裏到外都武裝
野外生存服裝是最基本的準備物資,它看似簡單,卻十分重要,且有著很多學問。一次準備充分的“驢行”,必須做到從裏到外的的防護,甚至是武裝到牙齒。最簡單的要求是,野外生存所穿的服裝必須保證你能夠抵抗天氣變化及昆蟲的威脅。
(一)鞋子給力,走路不累
還記得1999年6月20日那個“悲催”的夜晚,或者說前半夜是活蹦亂跳的,而後半夜是無比悲慘的。那年我還是軍校大二的學生,這天晚上學校組織了一次200公裏的長途拉練。所有人都士氣高昂,我也如此。前50公裏我走得很順利,簡直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後50公裏我便開始“掉鏈子”了。事先說明,不是我體力不夠,咱力量還足得很,隻是這雙腳丫子太不給力。兩隻腳都底都磨滿了水泡,隻要一落地就鑽心的疼,所以後50公裏我是像兔子一樣跳著挺過來的。從此以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徒步行軍前,準備好一雙舒適的鞋子,還有合適的襪子比“神馬”都重要。所以各位驢友,如果你打算徒步出行,鞋襪的選擇至關重要。
至於如何選擇一雙適合徒步行走的鞋襪,可以參考一下幾條原則:
1.大小適當
一雙大小合適的鞋子,應該是在墊好一雙鞋墊後,將腳放進去,還有略微的活動餘地。如果偏大,在行走的過程中腳底板就會在鞋底上前後滑動,這是磨出水泡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偏小,腳趾就會頂在前麵,長時間行走腳趾會受傷。還要注意選擇的鞋子的時候不要被尺碼所迷惑,一定要試穿。
2.選擇一雙富有彈性的鞋子
現在的戶外運動鞋品種很多,如果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應該選擇一雙彈性較好的鞋子,這將極大緩解腳落地時的衝擊力,緩解長途行走的疲勞。
3.選擇一雙舊鞋
這是很多人最容易忽略的一點兒,舊鞋的好處在於它已經與你的腳長期磨合,穿起來非常舒適。而新鞋往往還為經過磨合,很多時候在行走一段路以後才發現,新鞋會卡腳,而此時已經晚了。
4.選擇一副舒適的鞋墊兒
長途行走要為鞋子墊上一雙舒適的鞋墊兒,隻能給腳帶來柔軟度感覺。而且長途行走,腳會出汗,會使腳掌變得濕滑。而一雙棉質的鞋墊可以吸收汗水,防止打滑。
5.選擇一雙棉襪
襪子一定要選擇棉襪,決不能選擇針織/纖維類的襪子,這是因為針織/纖維材料的襪子在出汗後會很滑,這也是腳底磨出水泡的一個重要原因。(筆者有切身體會)
6.不要忘記多準備幾雙鞋
長途行走,鞋要經常更換以免對腳造成傷害。尤其是要準備幾雙不同用途的鞋,如防水鞋、沙灘鞋、登山鞋等,可以在雨天、過河、攀爬等不同的時候使用。
7.鞋帶要鬆緊適度
鞋帶要鬆緊適度,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鞋帶太緊容易腳疼,鞋帶太鬆腳容易起泡。
(二)不能忽視的小內衣
野外出行者往往對外套、鞋子、戶外工具等很重視,卻往往忽略了內衣的選擇與準備,其實內心雖小,作用卻不可忽視。如果選擇失誤,也會帶來很大的麻煩。
1.炎熱天氣出行,內衣的選擇
在夏天炎熱天氣出行時,內衣的選擇以棉製為好,因為棉製內衣觸感好、容易吸汗。夏天野外出行應該多多帶幾件內心,因為內衣用手揉起來能變得很小,攜帶方便,幾乎不占什麼空間。在戶外活動時,內衣被汗水浸濕,可以到河裏洗一洗,很快就可以晾幹再穿。來不及晾幹,也可以把洗好的內衣掛在背囊後麵,行路時風一吹也很快就幹了。
2.寒冷天氣出行,內衣的選擇
在冬天、早春或深秋等寒冷天氣出行時,內衣的選擇與炎熱天氣不同。在冬季,純棉內衣被戶外探險稱為“死亡裝備”,千萬不要穿到野外。這是因為純棉內衣的導汗能力和潮濕情況下的保暖能力都很差,它會把人體產生的汗液吸到棉纖維的空隙中,不能很快散發出去,而且纖維空隙中空氣減少,保暖性大大降低。停止運動後,人體產生熱量減少,這時汗液才會吸收皮膚熱量變成水汽散發出去,這很容易引起感冒,在登山中或冬天還容易造成凍傷。
那麼冬季出行應該選擇什麼材質的內衣呢?毛質內衣是不錯的選擇。毛製內衣,有伸縮性,穿上後可貼緊身體,觸感好,被淋濕也不會有寒冷感。選購毛內衣時可參考衣服標簽,有含毛成份100%、含毛成份90%加上尼龍成份10%、含毛成份70%加上尼龍成份30%等等。內衣的含毛成份越高,越保暖。
冬季出行內衣的長度也要注意,以能插進褲內,彎腰時不會露出背部為宜。袖長與手腕平齊,這樣才能預防冷風吹入。
★小竅門
在寒冷天氣野外出行,很多人喜歡穿一件很厚的內衣。其實與其穿一件厚內衣,還不如多穿幾件薄內衣更容易保持溫暖。所在在出行前要盡量多準備幾件內衣,隨時可替換著穿,又能保暖。
(三)遮風擋雨防蟲咬的外套
外套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出行者免遭風霜雨雪的侵襲,進不能讓外界的寒氣入侵,也要保持體內產生的熱量不要散發出去。所以在選擇外套是需要考慮一下幾點:
1.長度最好蓋過臀部
在野外出行,特別是嚴寒的天氣,我們要注意保暖,而防護的重點則是腰部。腰部一旦受到寒氣的入侵,將給身體帶來嚴重的不適,行走會變得艱難。所以選擇外套時,它的長度要能蓋過臀部,最好能護住你的大腿位置。這樣既不影響行走,也能保住溫暖。
2.最好帶有一頂帽子
外套最好有一個帽子,這頂帽子有鬆緊帶,能在有風的時候護住頭部,並且可以收緊。
3.能防雨水,能夠透氣
在戶外運動,難免遇到雨雪的天氣,所以外套是能夠防雨水滲透的材料。同時,人在運動的時候,身體會產生熱量和出汗,衣服內就會積累潮氣,所以這種材料還必須具備透氣功能,不能是潮濕積聚在內層不散。
於是,選擇外套材料的原則便是:一,它必須是防水透氣的織物材料,最好在腋下有額外通風開口;二,並且具有的額外功能的材料,能使空氣進入而隔絕雨水,這樣有利於保持衣內幹燥。
4.能夠防住蚊蟲的叮咬
野外蚊蟲眾多,所以要選擇一款能夠放蚊蟲叮咬的外套很重要。這種外套的領口和袖口要有鬆緊性,或者扣子,可以勒緊,這樣蚊蟲或者爬行動物便不會鑽進衣服內,也就防止了以外的叮咬傷害。
(四)一頂扁帽無比重要
野外出行,大多數人會選擇一頂長沿帽。長長的帽沿可以擋住陽光,防止曬傷皮膚,同時遠望時不會晃眼。
其實,野外出行最佳的帽子為寬沿扁帽。這種帽子有一圈寬寬的帽沿,出了可以遮擋陽光之外,它還可以防止上方落下的東西掉進脖頸裏。
比如在森林裏,樹上會有很多有毒的蟲子,這些蟲子一旦落入脖頸,就會叮咬皮膚造成傷害。除了蟲子,還可能有蛇或者螞蝗這樣毒物落入脖頸,那樣的危害就更大了。
寬沿扁帽就有防住這些毒物的作用。寬寬的一圈帽沿將脖頸上方擋住,毒蟲等毒物會落在帽沿上,從而被發現清除。
(五)護住膝和肘,安全才能有
野外運動,特別是攀爬活動時,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是關節,所以對關節飛防護也很重要。而大多數戶外運動者,卻往往忽略了這一細節。
1.護住膝蓋
膝蓋既是一個在運動中極其重要的部位,同時又是一個比較脆弱容易受傷的部位,還是一個受傷時極其疼痛且恢複較慢的部位,甚至個別人會出現下雨陰天就隱隱作痛的情況。所以準備一副護膝十分重要。
護膝的作用有兩點:一是製動,二是保溫。膝蓋部分是非常容易受涼的,很多膝關節的病都與膝蓋受涼有關,尤其是在山上,山風又非常冷非常硬,往往腿部肌肉由於一直在運動會感覺到很熱,而膝蓋則由於沒有肌肉運動,所以並不熱,當人們感覺腿部散熱很舒服的時候,其實膝蓋是在受涼,這時,如果是戴著護膝的話,護膝的保溫作用就能體現了。
護膝還具有製動作用。膝關節是上下腿骨交彙的地方,中間有半月板,前麵有髕骨,髕骨是由兩條肌肉拉伸,懸浮在腿骨交彙處之前,非常容易滑動,在正常的生活中,由於不受外力影響,也沒有劇烈運動,所以髕骨在膝蓋部位能正常的小範圍活動。由於戶外運動,尤其登山運動給膝蓋施加了過多的壓力,再加上登山中的劇烈運動,很容易使髕骨被牽移離開原有部位,從而引發膝關節部位的疾病。而帶上護膝則能將髕骨固定在相對穩定的位置上,以保證其不輕易受傷害。
至於護膝的選擇,可根據不同的需要來決定。有兩種常見的護膝受到普遍喜愛,一種是戶外店中常見的那種比較厚實的,前麵有一個大孔能露出膝蓋的。這種護膝一般采取捆綁式,再用粘扣固定的護膝。這種護膝綁緊後可以讓膝蓋不能輕易彎曲,大腿小腿始終膝蓋一條直線上,所以,非常適合用於膝蓋受傷之後的重度“製動”,而且由於其材質的不透氣性,也不易用作日常對膝蓋的保護。
另一種是套在膝蓋上的薄護膝,有一定的彈性,帶上後,膝蓋仍舊能自由的活動,隻是能明顯感覺到髕骨被輕輕的勒緊了一點,這種輕度製動的護膝可用於平時運動中對膝蓋的保護,而且這種護膝透氣性非常好,平時帶著基本不會感覺到有什麼不方便。對於膝蓋沒有病患的人,采用此種護膝最為合適。
★特別關注
護膝的作用很多驢友都知道,但是卻很少有人使用。因為大家往往以為膝蓋沒有出現問題,所以不必佩戴,其實並非如此。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你長期在戶外運動時,隨著運動量的積累,膝蓋地問題就會慢慢地浮現,而此時再加以防護,往往就為時已晚了。
有的驢友認為戴護膝是冬天的事,夏季可以不戴,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因為夏天氣溫高,皮膚的毛孔擴張得比冬季大得多,如果不戴護膝騎車,膝關節更容易受到高速風的侵襲,發病的機會反而更大。
所以,關愛膝蓋請從零開始。特別是那些喜歡騎摩托車和自行車的戶外運動愛好者。
2.護住肘部
在戶外運動中,肘部也是需要重點保護的,特別是攀爬的運動中。肘關節由肱骨和僥骨及尺骨形成的關節,使手部彎曲伸直及旋前旋後等方向的表現更完善,過度重複性勞動,運動過度,突發的創傷,會造成的肌腱損傷。
護肘的作用,第一是提供壓力,減少腫脹;第二是限製活動,讓受傷的部位得以休養生息。與此同時 ,最好盡量不要妨礙手部的正常運作功能,所以如非必要,大部分的護肘,不受掣肘的。
至於護肘的選擇與護膝大致相同,在此不再重複。
★知識鏈接:軍人的護膝和護肘
士兵在作戰中經常要采取各種戰術動作,這些戰術動作對膝蓋和肘部的傷害往往很大。比如士兵在衝鋒的時候,麵對敵人的火力威脅要快速臥倒。
臥倒的動作會對膝蓋和肘部產生很大的衝擊力,損傷關節。所以部隊會為士兵裝備專門的護膝和護肘。軍人的護膝和護肘與普通的護膝和護肘不同,它們采用特殊的複合材料製作,既輕便有保持了硬度,具有很好的防護性。
(六)一雙功能齊全的手套
在服裝方麵除了以上介紹一些比較大的部件之外,還有很多小的東西,往往容易被出行者忽略。而這些小東西卻時常在關鍵時刻發揮大作用,所以請不要忘記它們。
1.手套
據資料介紹,人體的汗腺有2/3分布在手掌,由此可見手是人體最容易出汗的部位了。在戶外運動中,從林穿越、野外攀登、滑雪等活動項目都需要靠手撐握登山杖、攀爬從林、岩石和滑動雪杖,這樣一來,手部就會產生大量汗液,就會使手掌變得很濕滑,使手掌的撐握能力下降,這樣的話就會直接影響到戶外活動的安全了。
於是,手套對於喜歡戶外運動的人來說十分重要。手套無非有三個主要作用:防滑、防傷,保暖。手套雖小,但對於“驢友”在野外穿越、攀登等活動中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尤其是隨著冬季的來臨,在寒冷的天氣裏,一雙溫暖的手套對於那些不冬眠的“驢子”們,是多麼的重要呀!
我們該如何選擇一雙合適的手套呢?大家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把握:
第一,好的戶外手套麵料是采用GORE-TEX防水透氣材料製成的,具有防水、透濕功能,能夠始終保持手套表裏的幹爽,夾層的材料也應具有非常好的柔軟性、透氣性和保暖功能並經過抗起球處理,當然麵料還應具備非常好的抗撕裂性能。
第二,手套掌部應該采用防滑、耐磨的膠粒革材料或者真皮材料,能增加摩擦力和附著力。手套應該伸縮自如,並緊貼手部讓手指運用自如。手指彎曲處采用織物麵料,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手指部彎曲設計,這樣的設計增強了手指的靈活性,同時也具備了透氣功能。
第三,手套腕部應有彈性收緊設計和使用專業防水拉鏈,手套腕口部還應加長設計。這樣既能防止異物和雪粒進入手套,同時也增強手套的防風保暖性能。
第四,為了適應戶外活動的特性,最好在碗部設計有扣件和掛繩,方便手套的脫、戴,也能夠減少手套遺失的概率。
此外,手套麵料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耐熱性能,以防止在野炊時烤傷手套。
夏季出行一般不佩戴手套,根據需要可選擇透氣性好,耐磨的手套即可,主要是在攀爬時使用。
(七)護住心靈的窗口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可眼睛也是最脆弱的人體部位之一,所以在戶外運動中一定不要忘記當上一副眼鏡,來保護自己的眼睛。
普通的太陽眼鏡能夠滿足一般類型的野外活動需要。但是在雪天出行,為了防止雪盲,一定要戴上專用的防護眼鏡;在大風天則要戴防風護目鏡。這些眼鏡在一般的眼鏡店均可買到。
二、器材周全,出遊不難
野外生存除了要準備充分的服裝之外,還要將野外生存需要的工具和器材帶全,這樣才能保證出行無憂,遇險不驚。
(一)實用背囊,裝啥都在行
無論你是駕車、騎車或者徒步出行,一個功能齊全,容量夠用的背囊都是不能割舍的寶貴,因為它承載了一個驢友的夢想,是一個百寶箱。在關鍵的時刻,這裏麵可以逃出你想要的“任何”東西。
那麼如何挑選一個適合的背囊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把握:
1.是否結實
毫無疑問,背囊裏裝滿了我們出行所需要的東西,除了上麵介紹的衣物之外,還有下麵要介紹的很多工具。所以背囊是否結實就變得十分重要了,相信你不喜歡抱著一個背囊行走的。
背囊是否結實首先要看它的背帶。背囊是背囊的主要受力部件,一個結實的背囊應該比較寬,而且風和部分會得到加強,比如加了襯墊,針線加粗等。
其次,要看背囊的材料。粗纖維的背囊會比較結實,我個人喜歡帆布材料的背囊。
再次,看背囊的拉鏈。這是背囊最容易受損的部件之一。我們在選擇的背囊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查看拉鏈是否質量過關。否則你的背囊就會張著“嘴巴”在路上行走了。
2.是否舒適
作為一個“驢行者”往往要以雙肩來承載重量,所以背囊是否舒適顯得尤為重要。一個舒適的背囊除了上麵提到的背帶要寬以外,在背帶裏還要有軟質的填充物,這樣才能緩解肩膀的壓力。
此外,一個舒適的背囊還應該有一副腰帶,這樣可以將背囊係在腰上,減輕肩部的壓力。無論是背帶還是腰帶都必須是可以調節的,能夠適應不同身高的人使用。
3.是否防水
在野外,雨雪天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背囊必須具備防水功能,以免內部的衣物和裝備被淋濕。防水背囊一般是在背囊的內側加裝有一個防水層,大家在購買的背囊的時候可以打開背囊,或者把背囊翻過來看一下。
4.是否夠用
根據出現距離的遠近和所攜帶物資的多少,我們在選擇背囊的大小也不同。一般來說,我們選擇的背囊容量一般不應小於50升。
背囊的容量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背囊的主體空間,另外是背囊外部的小口袋。大的物品或者不常用的物品我們會放在背囊的主體空間內,防止的順序是先重後輕、先大後小,常用物資放上麵,不常用物資放下麵。
一些小的物品和經常取拿的物資可以放在背囊外層的小口袋裏。
5.是否能夠伸縮
一個理想的背囊除了具備以上優點外,它最好還能夠伸縮。許多背囊設計有上下幾層拉鏈,當物品少的時候可以折疊縮小背囊;當攜帶的物資較多時,可以將背囊拉鏈拉開,放大背囊。
所以在挑選背囊時,一定要注意這點。因為這種功能會讓你的出行變得更加便捷。
(二)野外露營,沒它不行
野外露營,有一樣東西是不可缺少的,那就帳篷。帳篷的主要功能是防風、禦寒、避免昆蟲及小動物滋擾,保證使用者能夠得到良好充分的睡眠,對保持使用者的體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般的出行者,我們都攜帶單人帳篷,因為這樣比較輕便,能夠滿足個人的需求。如果是團體出行,還可以攜帶雙人或者班用帳篷。
在不同的季節出行,我們攜帶的帳篷也不同。除了冬季以外,我們一般攜帶3 季帳篷。所謂3季帳篷,就是指一般用於春、夏、秋 3 季較溫和的氣候中使用的帳篷。 3 季帳篷通常較輕,可以在風雨中表現良好,但是設計特點也決定了它們一般難於應付過大的降雪量。所以冬季出行就要攜帶4季帳篷了。
4季帳篷更為結實,與3季帳篷相比,通常會增加1到2根支撐杆,以使支撐係統能抵禦更強的風力或是更厚的落雪層。冬季帳的外形通常設計成圓滑的穹頂形,以盡量減少外帳頂部的平坦部位,防止堆積積雪。
還有一種帳篷為可轉換帳篷,就是可以在調3季和4季帳篷之間轉換。調整的方法通常是從帳篷的支撐係統中拆掉1到2根支撐杆,以及在設計中提供可拆卸的通風部件,在溫和的天氣中可以拆掉或打開以加強通風。
大家在出行前可根據野外出行的天數和距離,選擇合適的帳篷。在一般的戶外用品商店裏,這幾種帳篷都會有出售。
★驢友的節日——帳篷節
如果你沒聽說過這個節日,那麼你也許不是一名合格的驢友。帳篷節是以戶外自助遊、驢友為主要參與對象,通過自帶帳篷等露營裝備,在適合露營時節,通過戶外門戶網站召集,由各地戶外俱樂部組織和驢友自發參與,在一適合戶外的景區集中,通過一係列戶外活動、賽事、篝火晚會、露營活動,達到推廣和普及戶外活動,加強戶外群體交流的目的。
全國各地都先後組織過帳篷節,其中規模較大的有2006年龍虎山帳篷節,約1500名驢友參與;2007年龍虎山帳篷節,約有近3000名驢友參與;2008年武功山帳篷節,約有近4000名國內外驢友參與。目前,江西龍虎山帳篷節在國內最具有影響力,其舉辦的帳篷節不僅僅是單純的帳篷住宿,更為主要的是龍虎山帳篷節已被廣大驢友當做了每年必去的一次大型戶外聚會,因此每年都有大批國內外戶外愛好者爭相報名參與,因其提倡環保,每年帳篷節都會嚴格限製報名人數,因此深受廣大驢友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