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保衛戰的勝利,讓金州軍民士氣大振,就連幹活的勁頭也高了許多,休息吃飯的時候,很多遼民都是啃著玉米粗麵的窩窩頭,喝著寡淡的海菜湯,嘀咕複遼軍什麼時候能夠收複家園。
“李大人可是說了,等將來收複遼東,咱們都能按照工分分到田地,李大人那麼厲害,這日子啊,說不定就快了!”
原本隻想著填飽肚子,在亂世中活下去的遼民,突然之間發現他們的願望並非遙不可及,李大人和他的複遼軍,居然擊敗了囂張不可一世的建奴。
“打回遼東!趕走建奴!”每一個遼民都在心中大聲呐喊。
修築新的金州城時間緊迫,工程繁重,這些遼民也都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因為他們都被告知,也都相信,新的金州城將幫助複遼軍再次擊敗建奴,並保衛金州半島,保衛他們現在的家園,甚至收複原來的家園。
每一個遼民都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努力將自己的事情做好,即便原本會有一些抱怨,也都隨著這次軍事勝利而煙消雲散。
借著戰場上的勝利,遼東兵備道衙門開始強力整頓轄區的秩序,將後來流入金州的遼民,也全部編入兵備道衙門的軍事管理係統。
遼東兵備道衙門控製下的金州半島及附近各島,總計聚攏了七八萬遼民,全部被納入三大營的係統。
其中,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更大規模會戰,將擴大主力營的編製,增加金州營和旅順水營。
從原來的金州營中抽調精銳,補充進複遼軍主力,又從複遼軍中抽調有功將士,組成新的金州營的骨幹,補充金州營精銳以後,組成新的主力營,其編製為兩哨長槍兵、兩哨火銃兵,以及一哨刀盾輕步兵。
複遼軍中基本不設刀盾兵,在戰場上麵,火銃手遠射,長槍兵提供保護;長槍兵拒敵,若是形成混戰,則由火銃手拿起短兵提供保護。
金州保衛戰中暴露出的一個問題,就是火銃兵在與弓箭手對射的時候,缺乏更多保護,金州營設立一哨刀盾兵,就是希望試驗這方麵的戰術組合。
金州營的營官自然就是鞏永固,這家夥也算如願以償,從後備營轉成了戰兵將官,而且獨領一營,可以說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原來的金州營則改回金州衛的編製,並重新設立金州中左所、金州中所,以及金州中右所,對轄地實行軍事化管理。
新的金州衛下屬一軍二營,也就是金州衛守備軍,下轄左營、中營和右營,吸納遼東軍戶中的精銳組成,其他遼民則補充進工匠營以及工役營。
守備軍主要負責維持地方秩序,守備地方,並作為主力營補充兵員的後備,工匠營和工役營則在兵備道衙門的管理下,參加地方建設,支援軍隊作戰。
大量的工匠和力工被組織起來,使得金州城堡的建造有條不紊,鹽場、工場、漁場的生產和荒田屯墾也都快速步入正規。
由於此前大量備料,重新開工以後的金州東西城堡建造速度大為加快,加上大孤山水泥廠和幾座窯廠都已經投產,物料充足,李彥估計一個月內,兩座城堡都將順利完工,到時候就算建奴來個十萬大軍,複遼軍也有底氣憑借堅城,與建奴對抗。
“大孤山的水泥料似乎不錯,是不是那邊的石灰石比較合適?”與打仗、處理民政相比,李彥還是更喜歡技術上的研究和探討。
複遼軍後勤部由張國相負責,同樣來自華夏工場的馬文舉參加過灤州水泥廠的建設,他現在就負責水泥廠和造成這一塊,事情也是很多。
馬文舉抬起手背拭了拭臉上的汗水,看上去有些疲憊,聞言卻是精神一振:“大人說得是,大孤山水泥和灤州水泥相比,配方、煆燒工藝都是一樣,也就是物料不同,大孤山這邊的石頭,似乎更適合煆燒水泥。”
“小的還著讓察看金州其它的山嶺,發現還有幾個地方的石頭和大孤山相似,也有更容易開采的。”
李彥點了點頭:“那就好,人手夠的話,可以再造兩處水泥廠,這玩意目前也就我們能弄。我讓張國相,還有天津鄭書那邊聯係一些關內的商人,你想辦法讓他們知道水泥的用處,通過他們把水泥賣出去,金州這麼多人,還要打仗,沒有一點收入可不行。”
馬文舉點頭答應:“可是還有一樁難處,就是燒窯用的木材太過厲害,要是能從灤州運來煤炭,那就好了。”
馬文舉在灤州做過,自然知道煤炭和木材相比所具有的優勢,不過要從灤州運過來,成本上可能不太劃算,而且灤州那邊煉鋼煉鐵,需求量也很大,必須繼續尋找更多的鐵礦和煤礦。
金州這邊沒有煤礦,他也不記得金州也就是後來的大連這邊有什麼礦,不過遼東產煤產鐵的地方很多,可惜都不在他的控製區內,李彥很想將那些地方都搶過來,可也知道這件事情急不得。
“馬師傅……”李彥略一沉吟:“這樣,你找幾個懂得煤鐵礦開采勘探的,如果沒有,就找鄭書那邊要,成立幾個勘探隊,到朝鮮北部看一看。”
李彥也不知道朝鮮有沒有煤鐵礦,不過那邊都是山區,有的可能性應該比較大,朝鮮這個時候還算大明的屬國,要是真的有礦,朝鮮肯定隻能配合。
朝鮮到金州的海上距離可能比灤州還要遠些,不過要真的有煤鐵,李彥就會重新考慮鎮江堡的地位,說不定他會派出主力,在鎮江堡築城,開辟東部戰場,眼下沒有足夠的利益,派主力過去有些得不償失,隻能讓毛文龍在那裏先發展。
金州現在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漁場、鹽場和水泥廠、窯廠,這樣的布局和規模,遠不足以支持萬餘大軍和近十萬人口,戰事結束以後,李彥最為頭疼的就是如何實現金州的自給自足,起碼遼民的問題得解決,軍隊可以向朝廷請餉。
李彥也知道金州之戰的勝利,並不足以改變明金之間的戰略態勢,複遼不是一年兩年能做到的,必須做好持久作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