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商榷:軍戶能否參加科考(1 / 2)

[評論]軍戶不能參加科考.

基本錯誤.

發表人:gogoog1用戶類型:普通2009-4-1312:41:21

————

這位書友的質疑,似乎在很多書中看到過,比如《順明》中就有這樣寫的,不過草根沒有看到過曆史論著中有如此的斷言,反而是有些論文明確說到了軍戶參加科舉的情況,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其一:來自《晚明原籍軍戶生活實態淺析——以族譜資料為中心》——作者:張金奎

根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進行統計可以發現,永樂十三年乙未科,軍籍考生中榜者為47人,占總數的13.4%,與大多數軍戶尚未在經濟上翻身的背景相一致。而到弘治十五年壬戌科,軍籍進士已達到88名,占總數的22.2%。若加上14名官軍籍進士,則占到了總數的25.7%。此後,軍籍考生中榜比例大體保持在25%左右。如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軍籍(含官籍)進士為87名,占25.3%。崇禎元年有84名,占23.8%,考慮到明朝中後期軍戶數量呈持續下降趨勢,軍籍進士已經遠遠超過了明朝軍戶占全體人戶的比例,說明軍戶較其他人戶謀取政治保護的願望更為強烈,付出的努力更大。

.

以上是史料分析,如果不是編造的話,應該看得很清楚,軍籍包括軍官籍的進士比例還是挺高的,也證明了軍戶子弟同樣可以參加科舉。

下麵這段也是來自張金奎的論文《明代軍戶地位低下論質疑》,有一些對於史料條文的考證

————————

自王毓銓先生《明代的軍戶》一文問世以來,明代軍戶地位低下的觀點為很多學者所接受[1][①]。我認為對這一提法有重新檢討的必要。在討論這一提法是否成立之前,有必要對前人的一些基本論點、論據進行具體分析。

一、前輩學者認為在法令中軍戶是受歧視的,民戶明顯優於軍戶,例證之一是“軍戶丁男止許一人充生員”。依據是葉盛《申明祖宗成憲疏》[2][②]。王毓銓先生在注釋中並沒有給出原文,翻閱本文,可供作為證據的隻有葉盛所引用的條例:“故軍戶下止有人一丁充生員,起解兵部,奏請翰林院考試,如有成效,照例開豁軍伍。若無成效,仍發充軍”[3][③]。查對《實錄》可知,這一條例出自宣德四年(1429)八月頒布的《勾軍條例》[4][④]。為表述方便,茲將《勾軍條例》中的有關款抄錄如下:

故軍戶下止一丁或為僧道者,其出家給度牒,如在未充軍之前者轉達兵部,覆實開豁,如在已充軍之後仍發充軍。

故軍戶下止一丁,充生員,起解兵部,奏送翰林院考試,如有成效,依例開豁,否則仍發充軍。

這兩款被霍冀收入《軍政事例》卷三《清審條例》,文字略有不同,其文如下:

一、故軍戶下止有人丁一丁,為僧為道,若在未充軍之先出家、給有度牒者,轉達兵部覆勘,開豁軍伍。如在已充軍之後出家,仍發充軍。[5][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