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現代社會受夠了煩鬱與挫折的青年,決心去找老師學禪,希望能斷除生命的煩惱。
他終於在毗鄰著海岸的鬆林中,見到了一個禪師。青年開始向老師訴說了他在生活、社會,及情愛中所遭受的種種煩惱,並且說出希望來學習禪的願望。
安靜沉默的禪師,不知道有沒有聽到青年的訴苦,因為他的眼睛總是看著木屋前的連綿鬆林,眺望著山崖遠方的大海,等到青年停止了說話,禪師自言自語的說:“這帆船遇到滿帆的風,行走得好快呀!”
青年轉頭看海,看到一艘帆船正迎風破浪前進,但隨即回過頭來,他以為禪師並沒有聽懂他的意思,於是加重語氣的訴說了自己的種種痛苦,因為他在個人的煩惱、愛情的破滅、社會的缺陷、人類的前途中已經快要糾結而發狂了。
禪師好像在聽,好像不在聽,依然眺望著海中的帆船,自言自語的說:“你還是想想辦法,停止那艘行走的帆船吧!”
說完,就起身走了。青年感到非常茫然,他的問題甚至沒有任何解答,隻好回家去。過幾天以後,他又來拜見禪師,一進門他就躺在地上,兩腳豎起,用左腳腳趾扯開右腳的褲管,他的形狀正像一艘滿風的帆船。
老禪師會心的笑了,隨手打開西窗說:“你能讓那座山行走嗎?”青年沒有答話,站起來在室內走了三四步,然後坐下來,向老師頂禮,禮拜完後默然下山離去,再度投入紅塵。
讀完這個故事,我們心裏會有一些感受,禪師事實上並未回答青年的問題,青年卻自己找到了答案。禪師所回答的有兩個層次,一是解決生活乃至生命的苦惱,並不在苦惱的本身,而是在一個開闊的心靈世界,需要想象的開拓,就如同從社會的苦悶進入海洋的帆船一樣。二是隻有止息心的紛擾,才不會被外在的苦惱所困扼,因此要解脫煩惱,還不如解脫自我意念的清靜,正如在滿風時使帆船停止。
這種得到自我和諧,不被外境所轉動的,是一種禪的消息,也就是“禪心”。
生活在現代社會裏,我們每個人都像那被情感、家庭、社會所纏繞的青年,找不到平安的所在,有許多人就那樣痛苦的過了一生。
也許,禪的世界裏那不可思議的、非思量的、當下即是的、無上微妙的禪心,是我們難以體會的。我們不能把自己變成一艘悠遊的帆船,或一座移動的山,但我們把注視人生現實苦悶糾葛的眼光,抬起來,看看屋外的鬆林,聽聽鬆濤的呼喚;甚至往遠處眺望無限的大海,以及滿風的帆船,而使心中有對生命新的轉移與看待,並不是太困難的事。
不能進入禪世界的現代人,也應該在心靈中保有一座想象的城堡,每天有一段時間沉靜下來不隨著外在世界的事物轉動,洗滌自己、清明自己、沉默自己,使自己在想象上有比真實生活更大的時空,具有澎湃寬廣的胸襟,才能使苦惱的傷害減到最低。
我時常把進入想象城堡的時間稱為“清涼時間”,有了清涼時間才可以使一個平常人也有非凡的生活智慧,也才能做一個平常而不平凡的人。
全書選載完畢,更多精彩,請見原書。呼籲讀者購買正版圖書。
本書為鳳凰網讀書授權轉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