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公主、蝴蝶、流雲都有美滿的結局
五十歲的時候,我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在雲上》。
很多讀者對這個有點玄機的書名,感到迷惑,為什麼是在雲的上麵呢?
《在雲上》是對詩人卞之琳一首詩的呼應,這首詩名為《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首隻有四句的詩,卻是韻味深長,記得第一次讀到《斷章》,我隻有十七歲,正是站在橋上看風景的年紀。
轉眼之間,三十歲,我已是站在樓上看風景的人。
站在樓上看風景,以為自己很高了,站在山上往下看,樓又變小了。但是一站到山上,已經是四十的不惑之年了。
不惑依然有惑,山上也非終站,從雲端看下來,山低月小,一切的是非成敗都無關緊要了。
五十歲,我站在雲上回望人生,夕陽嫣紅、轉頭成空,生命顯現了空茫,卻也預示了自在。
《在雲上》也不是終站,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在天上。
心要往更高的境界走
同一個風景,你在橋上、樓上、山上、雲上看來卻是完全不同的。
那是因為你愈來愈高遠,愈來愈遼闊了。
人生也應如是,我們在二十歲時,身心已經成熟了,但是我們會遭逢許多的挫折、許多的失敗、許多的打擊,這時才發現自己有許多的不足,生命需要更多的包容、更多的智慧。
我們的心要往更高的地方走。
當我們站在更高的地方,會知悉一切的是非成敗也不過爾爾,正如同汙泥之於蓮花,雨水之於彩虹,溪河之於海洋,花草之於山嶽……
對作家來說,這種顯現是格外清楚的,我自幼寫作不輟,到現在已經四十年了,寫的內容雖然每有不同,但關懷與思想卻很類似,像愛的感動、美的追尋、生命的安頓、思想的提升、煩惱的超越、智慧的開啟……要說五十歲與二十歲有何不同,正是境界不同,是站在更高的位子來看人生。
這也正是文學家和思想家的曆程,他不是在青春正盛的時期,就確定了創作與思想,而是像一棵大樹,一直在成長,還要麵對風雨和雷電,當他長成草原中最大的風景,他還要忍受許多小花小草的批評,但是,他不會因為外在的因素而停止生長。
文學家與思想家,因此都在五十歲之後才成熟,寫出更輝煌的作品。
我在二十幾歲的作品《白雪少年》、《迷路的雲》就有很多讀者了。三十歲寫的“身心安頓係列”、“菩提係列”、“現代佛典係列”銷售都逾百萬冊。四十歲寫的《打開心內的門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聲書,暢銷更超過四百萬冊。五十歲,我的作品《與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鞋匠的兒子》、《百合花開》同時入選大陸的小學課本,每年有一億個孩子讀我的文章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