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虛靜之人(1 / 1)

我認識吳雲豔已經20多年了,我們曾經是人大新聞係研究生同學。畢業後,她在新華社做了5年編輯,就下到了外企商海,成了國際職業經理人。而我則幾十年一直在新聞媒體從業,也見證著吳雲豔從一個小女生變成新聞工作者,做著外企白領又成了暢銷書作家,後來幹脆開拓一片藍海從事健康產業。其實我對她的“生意”並不關注,反倒是對她忙碌著“生意”還一本接一本在一個個知名出版社出著暢銷書有些刮目相看。但歸根結底看她風風火火的樣子,以及思維快說話快做事快工作換得快書出版也快的經曆,還是覺得她太“折騰”。

兩年前,聽說她開始進入了靜心領域的研究和探索,我覺得有些意外。一個看上去實在不靜心的人,怎麼突然進入了靜心的探索?當時她把她寫的心靈小說《走進你的心靈靜心屋》的前幾個章節拿給我看,並簡單講述了她的感悟,覺得她研究和感悟的靜心,的確把她十多年職場百態人生所經曆所感悟的,從心靈和生命層麵做了比較深刻的思考,能喚起人某種程度的自我認知的反思。

今年初得知她出版了六本生命係列的書,創造了一個“零極限健康靜心”的文化係統和理念,我很為她高興。最近又聽說她要出版《靜心健康》一書。在感受到她為了靜心文化傳播鍥而不舍地努力的同時,也感受到她所從事的靜心文化傳播不僅是為有心靈痛楚的人尋找心靈的出路,也是自我心靈淨化的過程。她的書都是在經曆了種種心靈煎熬、掙紮之後的生命感悟和內心道白。

當今社會人心浮躁,人們有時候甚至為了毫無目的的追逐而陷入莫名的焦慮和緊張。似乎“靜”已經成為奢侈品了。超負荷的工作,超負荷的應酬,超負荷的生活,使人常感身心疲憊。偶爾靜下來,也隻是表麵靜下來而已,大腦和湧動的心卻無法找回一種內在的寧靜。

“靜心”已經被我們遺失了,而且遺失得理直氣壯,甚至無怨無悔。

其實,事業和生活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幸福。但是不靜心的追求又的確讓幸福打了太大的折扣。我們常常無奈地自我安慰:現在沒有時間,以後有時間我一定靜心,一定好好地享受生命。然而在這種自我安慰中,時間流逝……

如同吳雲豔書裏所說,說到底人最大的障礙就是“不舍得”戰勝自我,不敢麵對內心真實的自我裏不潔的東西。不敢麵對,自然就談不上戰勝,就談不上“淨心”和“靜心”了。因此,敢於去麵對內心深層的自我就開啟了“靜心”之旅;“靜心”是戰勝自我的前提。

吳雲豔說她之所以如此癡迷於靜心文化,或許是因為她人生中的不靜心讓她錯失了太多生命中美麗的風景。人生可以更美好,但不靜心便很可能失去對美好事物的欣賞,乃至失去生命的精彩。她說她直到今天也未必完全做到了戰勝自我和徹底的“淨心”和“靜心”,但按她的話說她已經是“認真行走在靜心修心路上的心靈探索者”。

吳雲豔提出的“靜心,永遠在路上”,就是把靜心定位為一種生命的態度,一種生命的意義,一種生命的找尋。“零極限健康靜心”可以說是吳雲豔源於靜心,又能超越靜心的深刻認識。

傷痛不夠是不會想到要“靜心”的。在眼下浮躁的社會中,職場競爭激烈,人際關係複雜,工作和生活壓力都非常大,每一個人都難免人生失意,很多時候都不得不再三吞下難以言表的酸楚和痛苦。而“靜心”可以成為生命中一味撫平挫折與痛苦的治本良藥;任何時候服下,都可以讓自己的心境平和安詳下來,可以在那一刹那擺脫名利欲帶給自己的種種煩躁和煩惱……

上學的時候曾經讀過一本書,是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文學理論家劉勰的《文心雕龍》,其《神思》篇中的一句話至今念念不忘:“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虛靜”對文學創作意義重大,對人生又何嚐不是呢?古人尚且有如此認識,何況我們現在呢?

靜心可以讓人感悟到:生命是可貴的,人生是美好的。

相信讀者閱讀了此書以後能有同樣的感悟。

北京晨報社社長劉順發

2011年8月20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