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演武場小英雄失儀 集賢鎮老將軍殺虎(1 / 3)

話說明朝末年,李自成作亂,崇禎帝自殺,吳三桂因為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占了去,衝冠一怒,借得清兵入關,雖然殺敗李闖,報了冤仇,卻把天下江山,平白地送給了愛新覺羅氏。清朝自從世祖定鼎北京,打平天下,直到高宗時代,已經百年。那時五穀豐登,人民安樂,所以乾隆皇帝幾次巡遊江南,做了六十年太平天子。

且慢,那時果真天下太平,這部演義又說些甚麼?自古道:“患生於所微,禍生於所忽。”乾隆帝自負聰明睿智,政必親裁,誰知早已伏下禍根,至今二三百年,仍是沒有撲滅,百姓受累不淺。這個禍根,究是什麼?諸君不要心慌,待我慢慢道來。

卻說乾隆十二年秋間,淮安府教場上打掃得幹淨,中間演武廳前,豎起兩麵黃龍大纛旗,秋風獵獵地吹著,氣勢甚是雄壯。五百軍健分立教場兩邊,一個個寶刀出鞘,刀光似白雪一般,耀得人眼花繚亂。不多一會,武主考黃定忠率領一班惡狠狠的教師,都到演武廳前坐定。各屬縣武生前來考試的,約有三四千人,躋躋蹌蹌擁在教場裏頭。一聲炮響,把教場門關了起來,那時人聲寂靜,隻待主考點名發令。

隔了好一會,隻聽得演武廳上發令道:“山陽縣武生趙文炳演試武藝。”那時武生班中,走出一個瘦小後生來,立在教場中間,先試千斤石。那塊青石足有台麵來大,那武生蹲身下去,不慌不忙扶到胸前,又慢慢的放了下去。眾人看了,暗暗歎服,主考更是歡喜。那武生又取了十二力寶雕弓,站好步口,拽開弓弦,覷得靶子較切,連發三箭,不偏不倚,都射著紅點子上。這一來,眾人都喝采,主考一發得意。那武生演罷,退入班中。

演武廳上又發令:“山陽武生翁麟瑞演試武藝。”一聲令下,教場中奔出一個偉少年來。那人生得燕頷虎額,熊背狼腰,年方一十七歲。因為他生性憨直,武藝高強,慣打不平,山陽一縣潑皮都怕懼他,喚他叫做鎮山陽翁麟瑞,著實是個少年英雄。那天到了教場裏麵,看看幾塊千斤石,都不及方才趙文炳演過的大。他本來好勝,便也取這最大的千斤石扶到手裏,覺得不甚重,雙手一托,托將起來,那塊石頭已托在他頭頂之上,自肚裏思量道:“這卻作怪,怎麼一塊很大的石頭,約摸隻有一二百斤重?且不要管他,待我再來試它一試。”想著便把那石向著空中隻一丟,約有二丈多高。落下時,雙手向前一接,恰巧跌在手裏。又是一丟,丟在原處。眾人看得呆了,都想從來考武,卻沒有見過這等有氣力的武生。又看他麵又不紅,氣又不喘,更加歎服。

那時,主考黃定忠看了,吃驚不小。翁麟瑞丟了石頭,走到考官麵前稟道:“非是學生力大,其實這塊石頭隻有二三百斤,莫非有弊?請老師作主。”主考聽了,大怒道:“考試大典,誰敢作弊?快退下去,再演弓箭!”翁麟瑞隻得退下,又去架上取了一麵十八力寶雕弓,隔開靶子一百步遠近立定了,搭起弓箭,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嬰孩,盡平生之力,扣得滿滿的,正待射出去,隻聽得撥刺一聲,把那弓背折斷了。翁麟瑞丟在地下,口裏說道:“這麵弓,卻恁地不中用,如何一拉便折了?”此時眾人看見,盡皆吃驚。主考拍案大怒道:“小子如此無禮,在教場中演武,全沒些兒禮節,快與我逐出教場,不準考試!”旁邊眾武師齊聲勸道:“這武生折了弓背,雖然有失儀禮,其實有氣力。這數千武生中,隻恐無人及得他。主考選拔人才,請另眼相看,勿拘小節。”主考冷笑一聲道:“他果然有氣力,可把三十力鐵胎弓拿來,叫他試一試。他若拉得來時,便提拔他。”說著,便叫左右到武庫裏去,抬出那麵鐵胎弓來,放在教場中。

眾人此時都要看翁麟瑞顯武藝。翁麟瑞取弓在手,看弓背上鐫著“常遇春”三個金字,不覺吃了一驚,自忖道:“往常多聽得師父說,常遇春一張弓,與宋朝嶽飛的相仿,足有三百斤。臂膊裏沒有一二千斤氣力時,如何拉得開?刁惡的主考,取出這張弓來,不是特地來為難我?他人不敢拉,我卻偏要試一試。”那時弓弦沒有扣好,翁麟瑞想要扣上去,卻哪裏扣得上。原來施用弓箭,也有個道理。大凡扣得上弓弦時,便可以用得這張弓。那張常遇春用過的鐵胎弓,藏在武庫裏幾百年來,沒有人扣得上,所以無人敢用。翁麟瑞看看扣不上,發起狠來,沒命的把那張弓折轉來,居然被他扣上去。那時眾人不知就裏,並不稱奇。主考心中明白,看見了,如何不吃驚?那時翁麟瑞扣上了鐵胎弓,心中好不歡喜,擺好步口,取弓在手,拔了一枝箭,搭上弓弦,要想拽丌弓射將去。隻是氣力用盡了,哪裏拽得開!當下主考黃定忠見他拽不開弓,心中暗喜,卻裝作滿麵怒容,拍案罵道:“這小子全沒本事,弓也拽不開,卻來這裏逞能,有失考場儀節!”喝令左右,把他驅逐出場。此時眾武師不敢勸阻,由他將翁麟瑞逐了出去。眾人見了,盡皆歎惜,都說:“這般好武藝,何人及得?卻因失儀被逐,可惜可惜。”這一場考試完畢,那瘦小後生趙文炳,卻是第一名武秀才,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