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節 天天都是教師節(2 / 2)

密碼三:如何表達對老師的感恩?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一個人健康心理的表現,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

對老師的感恩,不需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表現在日常相處的點點滴滴:課堂上,一道堅定的目光,一個輕輕的點頭,你認真專心地聽講就是對老師的感恩。

下課後,在路上看到老師,一抹淡淡的微笑,一聲禮貌的“老師好”,也是感恩。

認真仔細按時完成作業,考試成績的提高、認真學習的態度、自信心的提升、畢業後的問候,這些都是對老師的感恩!

百度心理 感恩心理

美國有心理學家宣布:“感恩心理有助身心健康。”美國杜克大學生物心理學家杜雷思沃密教授繼而證實,感恩心理,不論是對父母、配偶、子女、朋友的感恩,還是對上蒼、大自然、社會甚至陌生人的感恩,也不論是用說的、寫的,或者默默的、自言自語的等方式,都可明顯有助身心兩方麵的健康,尤其能減輕抑鬱症狀。

因感恩心理而產生的感激、滿足、愉悅等積極心情,可以促進腦部加速釋放出包括多巴胺和5-羥色胺在內的讓人“愉悅”的化學物質,讓人感到快樂。大腦同時還會加大量地分泌一種激素——催產素。催產素有放鬆神經係統的作用,能緩解焦慮、緊張、沮喪等心理壓力,進一步使感恩者長時間地保持心境平和。而這種積極心態,不僅有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還能刺激病體更快康複。

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對100餘名罹患不同程度抑鬱症的大學生患者進行調查研究,發現每天堅持10分鍾發自內心的“有效感恩”者,其抑鬱症狀會明顯減輕,康複時間也有所縮短。

紐約州的心理教育專家馬斯特經過長達20年的相關跟蹤調查後,還指出如果孩子從小就學會感恩,其睡眠情況、心理狀態和整體發育水平等,都比從不感恩的同齡孩子更好,較少出現抑鬱、焦躁等負麵心理,也很少參與鬥毆等暴力行為,他們的朋友會比較多,長大成人後婚姻也相對更為幸福、穩定,對生活滿足感較為長久,更能跟社會和諧相處。

加州大學研究者則指出,感恩可促進孤獨症患者與他人或社會的積極聯係,還可使得更多的缺乏社交技巧的人緩解孤獨的壓力。

如今在每年的感恩節上,美國的許多社區都在開展“每天感恩10分鍾”,或“今天就開始感恩”等活動,參與者數以千萬計。心理治療專家特浦福莊嚴地宣稱:“感恩是一劑良藥,對身體所有器官都能起正麵作用;感恩是一種不能忽視的力量之源,對身心兩方麵都能施以巨大的熱量。”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微博回複

用心感謝那些陪伴我們一起長大的人。

心言花語

水仙——水仙花的美,凝聚到一點,便是“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