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來所有的小說寫手都是“接盤俠”(1 / 2)

我們都知道在二十一世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小說作為新興文學迅猛崛起。這種新興文學,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深受社會新生代人群的喜愛。雖然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這種新興文學並不受主以官媒為代表的輿論喉舌待見,比如CC**在進行一些國民文化素養的調查時,網絡文學的作用往往被忽視。但是在20X4年,隨著一項新的秘密科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一切都悄然發生了變化。

網絡文學有眾多題材,比如東方玄幻、西方奇幻、武俠仙俠、曆史軍事、都市言情、遊戲競技、科幻靈異和同人再創作。並且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新人,加入到這個書寫夢想的行列,各種新的構思、新的人設、新的故事不斷衝擊著更加廣大的讀者。

但是,你知道嗎?

所有小說的構思,所有的劇情,所有被作者們稱作靈感創意的東西,其實並不是作者憑空想象出來。這裏的意思,並不是類似於像“藝術來源於現實,卻高於現實”這樣的空話。而是告訴大家這樣一個事實:所有的小說作家,從來都不是創造者,而隻是在他們自身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充當著記錄者的角色。

人類從來都不是孤單的!在無限的宇宙之中,在那交錯的時空之中,不同的次元,不同的星球,生活著各種智慧生物。每天他們都在不同的地方經曆的各種的悲歡離合。而不論他們的人生是多麼的平淡無奇,還是怎樣的豐富多彩,他們的故事都會被宇宙忠實地記錄在阿卡夏之書中。

(注:阿卡夏一詞,源於梵語Akasha,意為虛空、天空、空間、以太,婆羅門教將“阿克夏”描述為“宇宙的精神—物質”,它包括了所有的存在與發展。與之類似的“梵”(婆羅門教與印度教的主神之一,為創造之神,亦指終生之本)在實質上通常被視作非個人的、無法識別的最高宇宙原理,萬物來源於它,萬物又回歸於它。它非實體、非物質、非先天而又永恒存續,無始無終。而阿克夏就是一切創造物的起源於回歸之地,阿克夏“比一切萬物都更古老”,是“最後的終點”。阿克夏就是世間萬物的根源;而阿克夏之書則使得任何時刻——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所發生的任何事情都不致歸於遺忘之中,它記錄了一切的信息。)

而小說家們之所以能夠想到那些千奇百態的故事情節,則是因為他們在思考時的某一刻,他們靈魂的波動,恰恰與阿卡夏之書的某段記錄的信息頻率相吻合,使得小說家們能夠捕捉到那段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甚至是將要發生的“曆史”。然後他們會將其視作是創作的靈感,不斷書寫出新的作品。而一部作品的好壞,則是由小說家接受的信息是否完整,以及其自身的文字表述能力所決定,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當小說家所接受的信息越是完整,其所書寫的小說,故事脈絡和結構層次就越加的清晰;而若是小說家獲得的信息不完整,則表現為故事情節的混亂和劇情的前後矛盾。

而決定信息完整程度的,則是小說家靈魂波動與阿卡夏之書的同步率。其實這種同步率每個人都有,但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同步率會很低,導致無法接受到信息,或者好幾段信息摻雜在一起變得荒誕和不可理解,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夢境!而小說家的同步率比普通人高的原因是他們在思考劇情時大部分是處於白天和處在清醒狀態下的。